ID: 9861566

第五单元 谁说女子享清闲 教案

日期:2025-04-27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1034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五,单元,谁说,女子,清闲,教案
  • cover
第五单元 梨园百花(二) 《谁说女子享清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梨园百花》是“中国传统戏曲”系列单元的第二部分,豫剧《谁说女子享清闲》、越剧《我家有个小九妹》、花鼓戏《手拉风箱呼呼响》是八年级上册赏析的内容。本课时主要以赏析、模唱豫剧为主、浏览性听赏,了解越剧、花鼓戏为辅。在赏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豫剧唱腔特点进行简单分析后,帮助学生抓住唱段的发音、咬字特点,为下一步学唱该唱段打下基础,引导学生通过“听”“唱”“做”等艺术实践,使学生感受、体验戏曲艺术的魅力。 二、设计理念: 据了解大部分中学生喜欢听流行音乐,对传统艺术尤其是戏曲方面的内容不感兴趣,针对现在学生的这一学情特点,结合七年级下册学习过的第七单元《梨园百花》的知识点,去设计这堂戏曲赏析课,并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是我本节课堂设计追求的最大目标。例如,通过分析豫剧唱腔的音乐要素及方言,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河南方言咬字的行腔特点,使学生获得对豫剧的感性认识,感受豫剧的魅力。 三、多媒体使用说明: 1、通过视频课件,帮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了解戏曲唱段的艺术魅力,以及旋律的起伏变化。 2、利用移动设备的录音功能,帮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 四、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豫剧、越剧、花鼓戏的唱腔片段,体验这几种戏曲艺术的唱腔特点及艺术魅力。 过程与方法:在学唱的过程中结合戏曲中的(做、眼法)有韵味地模唱豫剧《谁说女子享清闲》、并感受越剧、花鼓戏两种戏曲唱腔的韵味。 知识与技能:了解豫剧、越剧、花鼓戏三种戏曲的相关知识,并能够听辨判断出戏曲剧种。 五、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唱出豫剧《谁说女子享清闲》中的韵味,感受豫剧的行腔特点。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激趣 导 入 教师与学生交流: 1、师生问好后,老师反问学生你们知道老师的祖籍是哪的人吗? 2、(师用河南方言说出:“我骄傲,我是河南人”)引出河南方言。 3、引导学生试着模仿几句河南话,引出本课课题--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享清闲》 1、聆听并思考问题。 2、学生讨论、试着模仿几句河南话:例如:噫--你真能!(哎呀,你真行!)俺孩儿可能!(我的孩子有能耐)……引出本课课题。 教师用河南方言激趣导入,可以拉近学生与新课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新课 教学 赏析:豫剧《谁说女子享清闲》 (一)播放豫剧《谁说女子享清闲》视频。 1、简介豫剧大师常香玉。 2、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该唱腔有何特点?(引导学生从唱腔、歌词、伴奏、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入手分析) 1、看媒体简介了解剧情以及豫剧大师常香玉。 2、思考问题了解知识点、讨论交流,在教师引导下总结该唱段特点(出现了装饰音、下滑音,节奏鲜明等)。 初听作品,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讨论,调动学生合作意识,初步了解豫剧唱腔特点。 新课 教学 (二)复听该唱段: 1、注重每一个乐句的最后一个尾音的特点: 2、有哪几种伴奏乐器? (三)再听、理解分析该唱段: 1、引导学生理解,尤其是最后一句的特点: 节奏短促,“呐”字用了一个甩腔,更具口语化,表现了花木兰的大气、豪爽。 2、引领学生用方言按节奏练读歌词“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呐”。 3、教师范唱《谁说女子享清闲》引导学生模唱。 4、鼓励学生完整演唱该唱段,并用移动设备进行录音。 (二) 1、学生聆听音乐,感受作品,思考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小结得出:尾音发“an”时,略有夸张、嘴角上提、语调抑扬顿挫。) 2、伴奏乐器以弦乐器为主奏,打击乐梆子伴奏。 (三) 1、学生听辨、理解分析讨论该句的唱腔特点,甩腔,更具口语化。 2、用方言按节奏练读歌词“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呐”。 3、听教师范唱并小声跟唱。 4、完整演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