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了解钢琴的起源以及简要的发展历史。 2、能分辨钢琴的音色,了解钢琴的发音原理,在作品中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 3、能了解钢琴史上重要的代表人物;认识中国现代青年钢琴演奏家,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本单元以欣赏为主,选择了几首不同风格的欧洲钢琴作品进行深入赏析。这一课时我们要欣赏的作品有1、德彪西的(月光)2、贝多芬(月光奏鸣曲)3、肖邦(A大调波兰舞曲)4、理查德克莱德曼(秋的喁语)。 教学重点: 听赏《月光》 《月光奏鸣曲》 (第一乐章)、《A大调波兰舞曲》 《秋的私语》,感受钢琴丰富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 在音乐作品中感受钢琴丰富的表现力。 教学方法: 听辩、讨论、体验、欣赏、示范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教师弹奏钢琴曲《乡愁》 (三)钢琴的起源与发展 1、介绍第一架钢琴诞生的时间、地点、制造人。 1709年在意大利的弗洛伦萨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钢琴。由意大利人克利斯托弗利制造。 2、钢琴的分类(根据外观) 教师提问:同学们,除了教室里摆放的这架钢琴,你们还见过造型不同的钢琴吗? 教师总结:钢琴按照外观可分为立式钢琴和三角钢琴两类。立式钢琴价格便宜,占用空间小,成为爱好者的购买对象。三角钢琴则用于大型演出或专业人士。 3、钢琴的音域 教师介绍钢琴的音域。 钢琴键盘包括白键与黑键,总共88个键。其中,白键52个、黑键36个。 教师由低音区到高音区示范弹奏C大调音阶、琶音,让学生感受。 教师介绍:钢琴最低音大字二组的A音,振动频率为27.5赫兹。最高音小字五组的c音振动频率为4186赫兹。 教师分别示范弹奏低音区及高音区有代表性的旋律。学生谈谈低音区音色特点,教师小结音色特点。 教师节选出一个八度的键盘图(示范弹奏半音阶),介绍十二平均律。 (三)钢琴丰富的表现力 1.你认识的钢琴家及听过的钢琴曲有哪些? 2.导入德彪西《月光》 3.聆听德彪西《月光》观看美图展开想象!感受和领略音乐的意境。 4.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小结德彪西《月光》特点。 5.介绍德彪西及《月光》的创作背景。 6.小结:钢琴以极具代表性的节奏及飘忽的旋律向人们富于诗意地展现着月光如洗的画面。 7.欣赏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片段。 (1)介绍贝多芬的钢琴成就及《月光奏鸣曲》的创作背景。 (2)谈一谈:《月关奏鸣曲》第一乐章与德彪西的《月光》有怎样的不同? (3)师:这一乐章中,让人印象最深的节奏型是贯穿始终的三连音。提问:演奏的动作幅度大吗? (4)演奏动作体验。 依次介绍指法及手形。 课桌上模拟演奏,体验音乐情绪。 播放《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为学生伴奏,根据所听到的音乐情绪,调整演奏的力度、速度及动作幅度。带着感情,用心模拟演奏。 (学生动作体验,教师走近学生指导演奏) (5)教师小结 8.欣赏肖邦《A大调波兰舞曲》片段。 (1)教师弹奏一个音乐片段,请同学们谈一谈,这段钢琴音乐表现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带给你这样的感受? (2)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介绍肖邦及《A大调波兰舞曲》创作背景。 (4)介绍《A大调波兰舞曲》演奏动作,确定仍用1、3、5指弹奏和弦,让学生在课桌上进行模拟弹奏。 边唱边演奏,体验音乐感受。 (5)欣赏《A大调波兰舞曲》第一部分,感受钢琴气势恢宏的表现力。 (6)教师小结。 9.欣赏《秋的喁语》 (1)导入,播放理查德克莱德曼———《秋的喁语》。 (2)谈一谈:与刚才欣赏的两首钢琴曲相比,在感受上有什么不同吗? 教师小结:前两首钢琴作品,属于古典钢琴音乐。这一首属于通俗钢琴音乐。 (3)介绍钢琴家理查德克莱德曼。 (4)分组讨论:你对于古典钢琴音乐与通俗钢琴音乐有什么看法?(5)教师小结。 (四)钢琴的其他表现形式 提问:刚才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