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87118

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课堂教学资料(课件+学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15218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语文,苏教版,必修,课堂教学,资料,课件
    (课件网) 阿炳瞎子 请欣赏《二泉映月》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Three Days to See 教学目标 一、训练学生对精警语言的感悟能力。 二、领会本文所蕴含的具体精神力量。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的信仰》,在这些著作中,她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她自己也是个有理智的人。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著名的传记作家范怀克·布鲁克斯为她写了传记。 1880年6. 27出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喀姆比亚。 1882年1月因患猩红热致盲致聋。 1887年3月安妮·沙利文成为凯勒的老师。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02––––1903撰写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译作《我生活的故事》)。 1904年6月以优等成绩大学毕业。 1908––––1913 著《我的天地》(又译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墙之歌》、《冲出黑暗》。 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 1919年应邀去好莱坞主演电影。 1924年成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的主要领导人。 1929年著《我的后半生》(也译作《中流––––我以后的生活》)。 1930年旅游英国。 1931––––1933年荣获坦普尔大学荣誉学位。 访问法国、南斯拉夫、英国。 1936年10月20日老师安妮·沙利文去世。 1942––––1952年出访欧、亚、非、澳各大洲十三国。 1953年美国上映凯勒生活和工作的记录片《不可征服的人》。 1955年著《老师:安妮·沙利文·梅西》 荣获哈佛大学荣誉学位 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1960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颁布“海伦·凯勒”奖金。 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1968年6月1日与世长辞。 更多地了解作者的生平,其目的在于更清楚地认识海伦·凯勒以盲聋之驱,创造了那么多辉煌的业绩,足以为世人瞩目,为世人景仰,从而更深地体会作者那伟大崇高的精神,而这些坚韧不拔、自我超脱、追求美和崇高的精神,恰恰是我们走向未来需要的精神。 假如你面对三天黑暗,你将如何度过? To be or not to be 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我的教师 所有朋友、婴儿 狗的眼睛 林中漫步、农场、日落 人造光明 温柔、耐心、坚强、同情 内在美的外貌、天真无邪 热情、温柔、淘气 壮丽、宁静、绚丽 人类的天才 第一天 看清家里摆设 人类生活、精神最深泉源 第二天 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 艰难曲折、沧桑多变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精神之美、人类灵魂 戏院、电影院 迷人的色彩、动作 观看日出 激动人心的奇观 对知识的渴求 第三天 房屋、东河 纽约塔 帝国大厦的顶层 第五大街 整个城市 安静、热闹 奇景 另一个世界 多姿多彩、五光十色 欢乐与悲哀 坚强乐观进取 滑稽戏 喜剧泛音 (1)作者对自己周围的人怀着极其真挚的友爱,希望能看到表现他们内心美的外部特征,这说明她是何等善良;(2)她希望看到地球和它的居民的简要历史,还要看到人类精神的千姿百态,这又显示了她积极进取的精神;(3)她关心日常世界,希望看到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场面,把别人的欢乐和痛苦当成自己的欢乐和痛苦,这又表现了她的博爱精神以及跟外部世界交流的强烈愿望。 ① 如何理解作者在能见到光明的第三天,最后一眼要看的是喜剧,欣赏人类精神世界的喜剧。 (提示:海伦·凯勒的奇迹可以说是在逆境中创造的,“绝处逢生”取决于什么?) 海伦·凯勒的奇迹是在逆境中甚至可以说是在绝境中创造的。“绝处逢生”取决于什么因素 从人的本体角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