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883775

5.《登高》课件25张PPT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

日期:2024-09-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40355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学年,第二,必修,语文,高中,人教
  • cover
杜 甫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 杜甫 登高 1.反复诵读,感知沉郁顿挫的诗风。 2.把握意象,品味萧瑟悲凉的意境。 3.体味情感,赏析情景交融的手法。 学习目标 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清]杨伦《杜诗镜铨》 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明] 胡应麟《诗薮》 《登高》是杜诗中最能表现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作,可谓“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金性尧(当代古典文学家) 经典评论 一、抓作者(知人论世) 杜 甫 杜甫:字 ,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自称 ,曾担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 诗人。其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 。 其诗因 ,被誉为“诗史”。 子美 少陵野老 杜工部 现实主义 “诗圣” 记载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且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 二、抓题目 登高是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活动之一,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有吃“重阳糕”、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簪菊花等习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写作背景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到58岁去世,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此时恰逢九月初九,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这首诗写后三年,杜甫病死在离开四川的途中。 三、抓诗句及注释(“三么”)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请用几个词概括。 凄楚、悲伤、痛苦、 孤独、沉郁、顿挫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首联中有哪些意象?它们有什么特点?传达出怎样的情感?诗人的视线又是如何变化的? 2.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滚滚东流的“不尽长江”两种景物。这样的景物,对于当时55岁(逝世前3年)、飘零流落在外,同时又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有阔大胸襟的诗人的杜甫来说,会产生怎样的感慨? 3.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什么?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尾联中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首联中有哪些意象?它们有什么特点?传达出怎样的情感?诗人的视线又是如何变化的? 2. 颔联中有哪些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3.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什么?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尾联中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1.首联中有哪些意象?它们有什么特点?传达出怎样的情感?诗人的视线又是如何变化的? 诗人以 的视线,通过 意象,描绘出 的意境,映照出诗人 的情感。 凄凉萧瑟 急风、高天、哀猿等 孤独 自上而下 情感 急(凄冷) 高(人渺小孤单) 哀(凄凉、悲哀) 清(冷清) 白(惨白) 飞回(孤独) 视线变化 仰视 上 俯视 下 (动静结合、视听结合) 意象 风——— 天——— 猿啸— 渚——— 沙——— 鸟——— 2. 颔联中有哪些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落木——— 长江——— 秋天飘落的树叶。(人生之秋) 滚滚长江,浩浩东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