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908917

粤教花城版七上 第二单元 声音的创造与表现 宋词《西江月》教学设计0

日期:2025-04-08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5703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创造,教学设计,西江月,宋词,表现,声音
  • cover
声音的创造与表现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 让学生在以宋词《西江月》为题材的声音的创造与表现活动过程中,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创作兴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尝试模仿并探究声音的创造与表现,能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学习中,并发展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及表现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通过参与从声音的模拟到对宋词《西江月》的创编活动,以自由、即兴的创作方式探究浅显的声音创造与表现,初步学会音乐即兴创作、创编音响的方法。? 二、教学分析:?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创造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主要是指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本堂课是初中教材中带有学科综合、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课程。虽然即兴创作课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较难以把握,但由于其在学生创造力、创新思维的开发和拓展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上具有创新意识的创造课很有必要。?需要注意的是:新课标要求在普通中小学,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不是要培养音乐家,而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本课中学生对声音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需要在活动中逐渐引导和激发,让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打开思维,让想象能力得到发挥,创造能力得到发展,显示出每个人不同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同时这一时期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的变化期,不再具有低年级时参与活动的积极主动性,需要在活动中注意如何引导学生来参与活动及表现。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或其他音源材料创编音响,并能用创造的声音表现特定情景。?难点:?让学生以宋词《西江月》为题材,尝试进行声音的创造与表现。?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报纸、纸张、书本、装有一定水量的矿泉水瓶、空易拉罐、尺子、美工刀等物品及沙锤、碰铃、响板等小乐器。课前提示学生联想自己熟悉的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寻找身边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并准备好作为拟音的音源。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音频《森林狂想曲》,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些声音来自于哪里?你能用身边的来模拟吗? (2)老师示范用手风琴来模拟鸟叫声。 引出课题《声音的创造与表现》 (二)新授 为文学作品插上音乐的翅膀,需要完成的作品是辛弃疾的词《西江月》。? (1)朗诵诗词,理解诗词意境。(出示宋词《西江月》)?这首词是宋词中以农村为题材的佳作。是一首田园词,作者以宁静的笔调描写了充满着活跃气氛的夏夜,表现了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喜悦平和心情。一路写来,有“明月”,有“清风”,有“疏星”,有“微雨”,也有鹊声、蛙鸣、蝉叫,还闻到了稻花的芳香,向行人报道着丰收的年景。走得久了,溪回路转,茅店忽然出现可以进去歇歇脚,愉悦之情油然而生。反映了作者轻松而欢快的心情。作者对于景色的描绘生动逼真,分为渲染与烘托和感情抒发互为融合,整体意境有声有色,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是宋代田园词中的名篇。? (2)为宋词《西江月》插上节奏的翅膀。? 1、老师将诗词的上阕编上节奏,请同学按节奏朗诵《西江月》上阕。? 2、学生自主给诗词的下阕编上节奏,并按节奏朗诵出来。 3、完整的按照改编的节奏朗诵《西江月》。? (3)为宋词《西江月》插上音效的翅膀。 1、寻找诗词中的音源 2、寻找适合表现诗词中以下声音的音响材料 (4)师生共奏田园交响曲 (三)总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