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946358

1.1集合的概念(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575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数学,必修,2019,人教,学期,集合
  • cover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 集合的概念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了解元素与集合的含义以及集合的特殊性质,达到数学抽象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水平一的层次. 2.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达到逻辑推理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水平二的层次. 3.能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对应的集合并能做到表述方法的转换,达到数学抽象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水平二的层次.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列举法和描述法的定义. 2.教学难点 集合中元素的基本性质. 列举法和描述法的应用以及互相转换.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思考: 1.初中代数中涉及“集合”的提法. 2.初中几何中涉及“集合”的提法 引导学生回顾初中代数中不等式的解法一节中提到的有关知识: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几何中,圆的概念是用集合描述的. (二)探究一:集合的概念 教师: 1.出示一组实例: (1)1到10之间的所有偶数; (2)立德中学今年入学的全体高一学生; (3)所有的正方形; (4)到直线l距离等于定长d的所有点; (5)方程的所有实数根; (6)地球上的四大洋. 提问:你能概括出以上这6个例子具有的共同特征吗?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集合概念的关键要素,然后教师肯定或补充. 通过上述实例,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出元素与集合的含义. 教师:(1)元素: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 (2)集合: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 教师:继续观察上述实例,尝试说说集合中元素的特点. 提问:“我们班中高个子的同学”“年轻人”“接近0的数”能否分别组成一个集合?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 教师总结:集合中元素的基本性质: (1)确定性: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不能确定的对象不能构成集合. (2)互异性:集合的元素一定是互异的,相同的几个对象归于同一个集合时,只能算作集合的一个元素序. (3)无序性:集合的元素没有先后 注意: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也就确定了,另外,集合的元素一定是互异的,相同的对象归于同一个集合时,只能算作集合的一个元素. 探究二:集合的性质 2.相等集合: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教师注意提醒学生:只要两个集合中的元素相同,即使排列的顺序不同,也应看作相等的集合. 教师要求学生再次观察实例,并提问:(1)你们能指出各个集合的元素,并说明各个集合的元素与集合之间是什么关系吗? (2)例(5)中,0,-2是这个集合的元素吗? 学生讨论交流,弄清元素与集合之间是从属关系,即“属于”或“不属于”关系.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集合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B,C,表示,元素通常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读作"a属于A". 如果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读作"a不属于A”. 4. 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 N: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 或:正整数集. Z:整数集. Q:有理数集. R:实数集. 探究三:集合的表示法 用自然语言可以描述一个集合,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示集合呢? 列举法 定义:把集合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教师直接给出列举法的定义,让学生理解记忆. 教师:思考教材第3页下方的思考题. 教师让学生解决“思考”中的两个问题,发现用列举法表示会有问题, 引出另一种表示方法--描述法. 描述法 定义:一般地,设A是一个集合,我们把集合A中所有具有共同特征P(x)的元素x所组成的集合表示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