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新历史教材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 1.通过阅读课文内容,准确叙述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通过分析史料,概括周王室衰微的史实;通过系统讲授,识记春秋霸主,理解诸侯争霸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变动的时代,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到历史认知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漫画加工,改造课本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 2.对诸侯争霸战争影响的讨论,认识到争霸战争虽然对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也产生了有利于局部统一、促进民族交融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用联系、辩证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齐桓公称霸原因的分析,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而推行改革是促进生产发展、增强国家实力的必经之路,初步认识到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材分析 《动荡的春秋时期》是部编新历史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本课的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春秋时期上承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下启战国由分裂迈向统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导致原有的各种制度遭到破坏,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剧烈的变化,整个国家出现了割据纷争的局面。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内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三个内容是因果相连的递进关系。为便于展开叙述,本课采取因果倒置的方式进行处理。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首先进行时空定位,春秋在中国历史上的哪一阶段呢?假如周朝是一根香肠,我们用刀把它切成两半,一半是 (生:西周),一半是(生:东周)。 那如果我们再把东周切成两半呢?前面这一截就称春秋,后面一截呢,则称战国。春秋时期是名副其实的多事之秋,兄弟相残,母子反目,诸侯相争,与统一的西周相比,那真是乱成一锅粥了,所以课本上用了两个字来概括春秋的时代特征(生:动荡)。 那春秋时期到底是怎样的,其动荡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一起进入第一个环节———自学初探。 设计意图:用生动直观的方式讲解春秋的时空定位和大致特征,激趣,引出下一环节 二、授课与活动(课件显示标题:第 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先看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大家齐读:生:了解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基本史实。识记诸侯争霸的人物,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树立发展生产力的观念在大致了解本课重点后,请大家带着这些重点阅读课本,并完成屏幕上的要点填空。时间三分钟.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 春秋后期,_____和_____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2.在农业发展的同时,_____的规模不断扩大。 3.随着产品的增加,_____活动逐渐活跃,许多城市出现_____,____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二.王室衰微 1.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____、___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又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样使是分封制逐渐_____。 2.周王室地位_____,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_____,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三.诸侯争霸 1.由于_____、_____发展不平衡,各国为了自身利益,互相之间展开激烈的斗争。 2.一些强大的诸侯为了取得优势,以“_____”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先后称霸,号令诸侯。 3.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_____。与此同时,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交往中,出现了大规模的_____时间到,请大家看屏幕,对照自己的答案,检查错误。在大致了解了课本内容之后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