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995701

2022届高三历史背诵必修三知识要点汇集(全国通用版)

日期:2025-04-3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14次 大小:37736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2届,高三,历史,背诵,必修,知识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必修三背诵知识要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孔子: 生平 丘,仲尼 鲁国晚期末落贵族 1、思想:仁、礼、中庸 (仁:仁者爱人;克已复礼,贵贱有序) 2、政治:为政以德,改良政治 3、自然:对鬼神敬而远之 4、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 5、著作:《诗》〈书〉〈礼〉〈乐〉〈易〉〈春秋〉 老子 生平 姓李 字聃 楚国人 1、思想:道是万物的本源、辩证法(古代朴素) 2、政治:无为而治、愚民政策;尚贤 影响 对中国哲学,伦理学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影响 孟子 生平:轲;字子舆,邹国人 思想: 政治:仁政、民贵君轻 人性:性善论 人际关系: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荀子 生平:况;赵国人 思想: 自然:制天命而用之 人性:性恶论 政治:礼法并施 墨子 生平:宋国人 思想 1、兼爱非攻 2、尚力 3、尚贤 4、节俭 庄子 生平:名周;宋国人 思想 哲学:齐物 人生:逍遥游 自然:顺其自然 韩非子 生平:韩国贵族 思想 变法革新(改革观) 以法治国(法治观)法、术、势相结合 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集权观) 百家思想产生的背景(原因) 1、政治:分封制崩溃 2、经济:井田制瓦解 3、思想:士阶层崛起 4、学术: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影响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3、推动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儒家思想的形成 4、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 (儒家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准则;道家构成了哲学基础;法家的变革精神构成历代变革的理伦武器)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1、其教育思想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2、孝、仁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3、修身思想有利于规范个人及社会行为 4、民本思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5、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仁爱VS兼爱 德治VS法治 有为VS无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初:黄老思想(无为)--积极的无为而非消极 背景: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吸取秦亡的教训 汉武帝放弃道家思想 背景: 经济恢复,社会稳定;黄老思想不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面临问题:边患、王国、豪强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董仲舒的新儒学---《春秋》 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 内容 1、春秋大一统一 2、天人感应 3、仁政 4、三纲五常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措施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规定儒 家经典为国家规定教科书 3、起用儒学者参政 4、兴办太学,与地方教育系统 影响 (1)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2)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宋明理学 理学产生的背景 1、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 2、赵宋王朝吸取前朝的历史教训; 3、儒学兼容并蓄,进行自我更新; 4、儒学家们的主观努力; 什么是理学 新儒学家把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考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因而被称为“理学”。 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特点:思辨化、哲理性 理在社会上表现为儒家道德规范、人身上为人性 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的影响 (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明初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2)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3)用纲常礼教更加束缚了人的思想。 (4)传播海外,形成“朱子学”学派。 元朝:《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陆王心学 知行合一:即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宋明理学的评价 积极性 1、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2、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3、注重气节、品德; 4、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5、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伦理道德 消极性 1、维系封建专制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