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06984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学理试题(全国卷,试题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6次 大小:6188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全国,试题,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 cover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学理试题(全国卷)试题解析 【名师简评】 该套试卷整体上来说与往年相比,比较平稳,试题中没有偏题和怪题,在考查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考查了同学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没有很多汉字的试题,都是比较简约型的。但是不乏也有几道创新试题,像选择题的第12题,填空题的16题,解答题第22题,另外别的试题保持了往年的风格,入题简单,比较好下手,但是出来不是那么很容易。整体上试题由梯度,由易到难,而且大部分试题适合同学们来解答体现了双基,考查了同学们的四大思想的运用,是一份比较好的试卷。 选择题 复数= A 2+I B 2-I C 1+2i D 1- 2i 2、已知集合A={1.3. },B={1,m} ,AB=A, 则m= A 0或 B 0或3 C 1或 D 1或3 3 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距为4 一条准线为x=-4 ,则该椭圆的方程为 A +=1 B +=1 C +=1 D +=1 3.C 【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了椭圆的方程以及性质的运用。通过准线方程确定焦点位置,然后借助于焦距和准线求解参数a,b,c,从而得到椭圆的方程。 【解析】因为 4 已知正四棱柱ABCD- A1B1C1D1中 ,AB=2,CC1= E为CC1的中点,则直线AC1与平面BED的距离为 A 2 B C D 1 (5)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5=5,S5=15,则数列的前100项和为 (A) (B) (C) (D) (6)△ABC中,AB边的高为CD,若a·b=0,|a|=1,|b|=2,则 (A) (B) (C) (D) 6 D 【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了向量的加减法几何意义的运用,结合运用特殊直角三角形求解点D的位置的运用。 【解析】因为 (7)已知α为第二象限角,sinα+sinβ=,则cos2α= (A) (B) (C) (D) (8)已知F1、F2为双曲线C:x -y =2的左、右焦点,点P在C上,|PF1|=|2PF2|,则cos∠F1PF2= (A) (B) (C) (D) (9)已知x=lnπ,y=log52,,则 (A)x<y<z (B)z<x<y (C)z<y<x (D)y<z<x (10) 已知函数y=x -3x+c的图像与x恰有两个公共点,则c= (A)-2或2 (B)-9或3 (C)-1或1 (D)-3或1 (11)将字母a,a,b,b,c,c,排成三行两列,要求每行的字母互不相同,梅列的字母也互不相同,则不同的排列方法共有 (A)12种(B)18种(C)24种(D)36种 11 A 【命题意图】本试题考查了排列组合的用用。 【解析】利用分步计数原理,先填写最左上角的数,有3种,再填写右上角的数为2种,在填写第二行第一列的数有2种,一共有3*2*2=12种。 (1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E在边AB上,点F在边BC上,AE=BF=。动点P从E出发沿直线喜爱那个F运动,每当碰到正方形的方向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等于入射角,当点P第一次碰到E时,P与正方形的边碰撞的次数为 (A)16(B)14(C)12(D)10 12 B 【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了反射原理与三角形相似知识的运用。通过相似三角形,来确定反射后的点的落的位置,结合图像分析反射的次数即可。 【解析】解:结合已知中的点E,F的位置,进行作图,推理可知,在反射的过程中,直线是平行的,那么利用平行关系,作图,可以得到回到EA点时,需要碰撞14次即可。 填空题 (13)若x,y满足约束条件则z=3x-y的最小值为_____。 13.-1 【命题意图】本试题考查了线性规划最优解的求解的运用。常规题型,只要正确作图,表示出区域,然后借助于直线平移法得到最值。 【解析】利用不等式组,作出可行域,可知区域表示的为三角形,当目标函数过点(3,0)时,目标函数最大,当目标函数过点(0,1)时最小为-1 (14)当函数取得最大值时,x=_____。 (15)若的展开式中第3项与第7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则该展开式中的系数为_____。 (16)三菱柱ABC-A1B1C1中,底面边长和侧棱长都相等, BAA1=CAA1=50° 则异面直线AB1与BC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 16. 【命题意图】本试题考查了斜棱柱中异面直线的角的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