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117438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 欣赏 月光下的凤尾竹 人教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332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
  • cover
《月光下的凤尾竹》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   《月光下的凤尾竹》这是一首葫芦丝乐曲,乐曲优美抒情,曲调清新流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傣族风情的画卷。根据教学内容,我选择了葫芦丝引进音乐课堂教学,主要因为葫芦丝音色婉转、优美,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且具有浓郁的云南傣族乐器特色,其次它很轻巧,便于携带,外出演出,比赛或自娱自乐都十分方便,而且它简单易学,能很快见到学习成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学内容 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 二、教学目标  1.能运用舒缓地气息悠扬地模唱乐曲主题,体会乐曲的优美意境与情感。  2.通过乐曲的聆听学习,使学生有感情、有表情的进行葫芦丝乐曲模拟演奏。  3.认识葫芦丝的形状、能分辨其音色。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葫芦丝的形状、能分辨其音色。掌握葫芦丝的基本演奏方法,能运用舒缓地气息悠扬地模唱乐曲,体会乐曲的优美意境与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老师微笑面对全体学生:“快乐的音乐课开始了,欢迎同学们一起进入音乐殿堂!”   (二)导入新课   师提问: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山河秀丽,五十六个民族团结的生活在一起,老师做几个动作你们猜猜看知道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师:今天就让我们乘上“音乐快车”一起走进西双版纳去游览一番,好吗?开动火车出发吧!   火车到站了,欢迎同学们一起走进西双版纳!让老师做你们的导游。    1.《美丽的西双版纳》风光欣赏(课件展示)   配乐介绍美丽的版纳:“西双版纳位于我国云南省南部,与老挝、缅甸相地邻,面积将近两万多平方公里,是我国重点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名胜区;这里有腾萦蔓绕的原始森林,争奇斗艳的奇花异草,种类繁多的珍禽异兽,还有那精巧别致的傣族竹楼,色彩艳丽的傣族服饰,极具民族特色的傣族歌舞将我们带进了人间天堂﹙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知识点,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 西双版纳位于我国哪个省?(云南省)  3.西双版纳居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哪一个民族?(傣族) 4.列举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孔雀湖、曼阁佛寺、原始森林等) 5. 西双版纳有什么特色乐器?(象脚鼓、葫芦丝、巴乌) 6.小结:西双版纳———竹楼———竹筒饭———泼水节———象脚鼓、葫芦丝。 原名葫芦萧,因为它发出的声音犹如抖动的丝绸、轻柔飘逸,婉转、略带鼻音,所以又称之葫芦丝。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曲用葫芦丝演奏的有傣族风格的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三)欣赏教学 1.初听《月光下的凤尾竹》 .乐曲的情绪怎样? .乐曲是几拍的?你是怎样听出来的? .复习四三拍。 2.分段欣赏第一部分。 .情绪怎样? .出示第一部分歌谱,请学生标上拍号。分辨有几个乐句。 .分析四个乐句的特点:一、二句相同(采用完全重复的手法) 三、四句相似(采用“同头换尾”的创作手法。) .请学生根据音乐情绪划出相应的旋律线。 .师弹奏乐曲旋律。学生划拍、学唱旋律。注意连音和断音的唱法。 .师:乐曲的情绪如何?乐曲采用了什么速度? .联想:乐曲优美抒情,速度中速,曲调清新流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卷:月光溶溶夜,微风轻抚凤尾竹,竹楼中的少女对月抒怀,竹楼外的葫芦声在宁静的夜晚宛如玉珠落盘。犹如傣家姑娘与孔雀那轻巧的舞步,姿态翩翩。 .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乐曲?(柔和、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旋律。) .指导学生设计几个傣族舞蹈动作并作展示表演。 ﹙设计意图:发散学生的思维,采用师生互动、和鼓励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欣赏教学,让学生在聆听中感悟、体会、并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体会。﹚ 3.分段欣赏第二部分。 .聆听第二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