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单元 工具是个好帮手 15.放大镜 【教材分析】 《放大镜》是青岛版六制一年级上册《工具是个好帮手》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以问题“怎样才能看得更清楚?”引发学生思考,提示了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利用任务卡提示学生利用放大镜。 活动一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呈现了学生用手触摸镜片的场景,左侧卡通人物提示“摸一摸吧!”,意在引导学生通过用手触摸放大镜的镜片,讨论交流后描述出其镜片与平面玻璃的不同,放大镜的镜片是中间厚边缘薄。第二部分呈现了放大镜的构造图,同时用标线指出放大镜是由镜框、镜片、镜柄三部分构成。意在引导学生运用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认识放大镜的基本构造。活动二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教科书提供一幅学生正在手持放大镜观察树叶的图片。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认识放大镜的基础上学习如何使用放大镜对物体的细微结构进行观察。首先通过自主探究找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同时在右侧配以方法指导:“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眼睛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旨在规范学生的操作方法,最终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第二部分:教科书展示了一组用放大镜观察邮票和指纹的效果图,目的在于提示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图片信息,发现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大而清楚。同时右侧配以卡通语言:“和肉眼观察相比……”,旨在引领学生发现使用工具观察比肉眼观察更清楚,并学会描述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效果的不同。 本节课的拓展活动出示两幅图片:用昆虫观察盒观察蜘蛛、使用放大镜阅读,目的在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继续寻找生活中放大镜的身影,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意识到工具是人类生活的好帮手,是人类感官功能的延伸。 【学生分析】 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工具,学生熟悉放大镜,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本科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让学生对认识了解放大镜,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放大镜的作用,使学生形成认识工具,利用工具的习惯。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肉眼观察和使用放大镜观察效果的不同。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2.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使用工具观察与肉眼观察效果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表达、讲述自己在体验活动中的感受;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使用工具可以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 【教学重难点】掌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器材准备】 [学生]放大镜、邮票 [教师]有关放大镜的图片、视频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与猜测 [PPT 2 出示]师:课前老师准备了邮票,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邮票上印有什么图案? (学生观察邮票) 师:邮票上印有我国最伟大的建筑———万里长城。邮票上的长城那么小,怎样才能观察的更清楚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大家都认为借助工具来观察是最科学的方法。那我们就在放大镜的帮助下,一起来观察邮票上的图案吧。 (板书:放大镜) [设计意图]通过用肉眼观察邮票上的图案,学生会发现观察起来很困难,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看得更清楚呢?”,从而引出工具———放大镜,自然的引出本节课题。 二、探究与实践 活动一:认识放大镜 [PPT 3 出示] 1.观察实验桌上的手持放大镜,它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放大镜的结构,教师巡视指导。 (结合教科书,教师提示学生用手触摸镜片,感受与普通镜片的不同。) [PPT 4 出示]3.小组内讨论并汇报。 4.总结:通过大家认真的观察,知道了放大镜是由镜框、镜片、镜柄三部分组成;放大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 [设计意图]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此环节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放大镜,通过眼和手等感官来感受放大镜的镜片与普通镜片的不同,并运用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认识放大镜的构造。 活动二:使用放大镜 1.[PPT 5 出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