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2589

第一单元第4课时设计小房子(教学设计)( 表格式)2025-2026学年二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2024)

日期:2025-09-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214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一,2025-2026,教科,科学,上册,二年级
  • cover
课题名称 设计小房子 课时 第4课时 课标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技术与工程”领域对低年级学生的要求,本课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工程设计初步过程:明确任务—调查研究—设计方案—交流优化。通过“用废旧材料建造小房子”这一项目式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意识。强调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前几课所学的材料知识,理解结构稳定性、空间布局、采光通风等基本建筑概念。同时注重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协作、表达观点、倾听他人,发展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体现科学、技术、工程与生活的有机融合。 学习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建造小房子的基本任务要求,即使用至少两种材料、保证结构稳固、有足够大的门窗、房间明亮且通风良好;能回顾并整理已收集的废旧材料种类,分析其特性是否适合用于建房的不同部位;能在小组讨论中提出关于房屋外形、功能分区、门窗位置等合理设想,并说明理由;能绘制简单的房子设计图,标出门窗位置和大致尺寸,注明主要使用的材料;在交流过程中愿意倾听同伴意见,对他人方案中的优点给予肯定,并能提出建设性改进建议;初步形成规划先行、按图施工的工程意识,为后续动手建造奠定基础。 学习重点 明确“建造一座比较稳固、明亮、通风的小房子”的具体含义,理解每一项要求的实际表现形式,如“稳固”指不易倒塌,“明亮”需有透光材料,“通风”要有空气流通通道;能够根据材料特性进行合理选材,例如用纸箱作墙体因其实心耐压,用透明塑料薄膜做窗户因其透光性好,用木棍或吸管做支撑框架因其有一定硬度;掌握设计图的基本要素,包括整体轮廓、门窗位置、材料标注;在小组合作中有效沟通,整合不同想法形成统一的设计方案;学会用草图表达创意,并能口头解释设计意图。 学习难点 将抽象的功能需求转化为具体的空间设计,如“通风”如何通过门窗布局实现,“稳固”需要怎样的结构支撑;部分学生可能只关注外观美观而忽视实用性要求,导致设计脱离任务目标;在多人协作中难以达成共识,出现争执或个别成员主导决策的情况;绘图能力有限,无法准确表达门窗大小和相对位置,可能出现“画得太小进不去人”等问题;缺乏工程思维,认为只要搭起来就行,不重视前期规划的重要性,需反复强调“设计图对建造很重要”。 评价任务 1. 任务理解:能复述建造小房子的五项基本要求,并举例说明某一项的具体做法。 2. 材料匹配:能针对房屋的某一部件(如墙、窗、门、屋顶)选择合适的废旧材料,并说明理由。 3. 设计表达:能绘制包含整体形状、门窗位置、材料标注的简单设计图,图示清晰可辨。 4. 合作参与:在小组讨论中至少发言一次,能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并作出回应。 5. 方案合理性:设计方案符合“稳固、明亮、通风”的核心要求,无明显结构性错误。 资源 与建议 准备充足的废旧材料样本供学生参考,如各种尺寸的纸箱、透明塑料袋或保鲜膜、硬纸板、棉绳、胶带、剪刀(安全型)、彩笔等。提供《房子设计图》记录单模板,每人一份,包含“我的设计图”空白区域和“使用材料说明”文字栏。建议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开展设计活动,每组指定一名记录员负责绘图,其他成员提供建议。教师可提前展示几个优秀设计案例(非成品模型),如“双层小屋带阳台”“斜顶防雨房”“大窗采光房”等,启发学生思路。强调设计阶段不可急于动手制作,必须先完成图纸并通过小组审核。鼓励学生借鉴现实建筑特点,如观察教室窗户分布、家中门的位置等,提升设计的合理性。 学 习 过 程 一、情境导入,明确任务。 (1)、回顾旧知,引出项目。 教师以激励性语言开启课堂:“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动物是怎么建家的,也了解了人类建房用了哪些材料,还调查了家里物品的材质。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