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磁铁的磁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能量》第4课《电磁铁的磁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在《能量》单元中,第3、4课是学习电产生磁及电磁铁。第4课的《电磁铁的磁力》中的研究活动,是全班共同对可能影响磁力大小的因素做假设,对做出的假设进行比较和评价,选择适合研究的问题,然后分组进行不同的实验,最后汇报交流共享成果。课文特别介绍了科学研究的特点,培养学生更加独立的探究能力,让他们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提高在更大范围内合作研究的能力。 在学习完《电磁铁》一课后学生已经有了认识电磁铁的基本构造和制作简单的电磁铁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很自然就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三、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对比试验也有了一定的掌握,而且本课是在前一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因此本课的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和什么因素有关就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水平,同时让他们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能体验到实验成功的乐趣和知识收获的满足。 四、教学思路: 本节课以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生活” 的完整探究活动,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尤其是在设计一个完整的具高可行性的科学实验计划方面进行指导,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不断完善学生的实验计划,同时培养学生形成尊重实验数据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材料: 由于这节课是实验课,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对实现教学目标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要获得明显的数据就需要在材料上下功夫。在本课的教学所需材料中,细导线或者总机用于分机用的电话线效果较佳,比用普通的花线或漆包线效果好;选用较长的铁钉也易于导线的缠绕,避免导线要缠绕两层,缠绕出来的导线要有一定规律,不容易固定的导线可用胶布固定好;尽量不用电池盒装电池,用了电池盒后明显磁力效果降低,两个或以上的电池一起使用的时候还是直接拼在一起用;要注意不能长时间通电,为避免电磁铁烫伤可以提供止血贴或胶布给学生张贴在导线和电池的接触部位。 六、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能改变的。 2、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3、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的大小有关:电池多磁力大,电池少磁力小。 【过程与方法】 1、能有依据地进行假设,找出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如导线的圈数、电流的大小、铁钉的粗细、导线的粗细等。 2、能识别变量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变量验证线圈圈数和电流大小对磁力大小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大胆想象,有根据地假设。 2、能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作检验假设的实验。 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和电流大小对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影响。 【教学难点】 设计并完善线圈圈数、电池数量和电磁铁磁力的关系的实验。 八、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演示用电磁铁、电磁铁的构成部分的图片、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准备:电池、导线、铁钉、实验报告单。 九、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回忆:你们做出来的电磁铁最多能吸起多少个大头针?2、演示:用磁力大的电磁铁吸取较多的大头针。3、提出:吸的大头针越多,说明什么?4、出示课题,提出问题:磁铁的磁力有大有小,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这些因素会怎样影响磁力的大小?这节课就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 1、回忆上一节课做的电磁铁的磁力。2、观看教师演示磁力大的电磁铁。3、明确用吸起大头针的数量定性电磁铁磁力的大小。4、思考研究问题。 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