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纸船和风筝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小熊的友谊。 2.认识本课生字,能读准字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0课《纸船和风筝》,看到课文题目,你想问什么吗? 学生甲:我想问纸船和风筝都是谁的。 学生乙:我想知道围绕纸船和风筝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一起到文中去找一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并大声地读几遍。 3.同桌进行“你指我读”的游戏,看谁读得快又准。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接龙读,齐读。) zhé折 zhǐ纸 zhānɡ张 zhù祝 zā扎 zhuā抓 dàn但 kū哭 5.指名分段读,巩固生字读音。 (三)学习理解课文 1.通过初读课文,你们知道纸船和风筝都是谁的吗?(纸船是松鼠的,风筝是小熊的。) 2.松鼠和小熊是好朋友,他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他们互相致意,互相祝福。) 3.他们是怎样互相祝福的?请你读一读课文中的相关段落。 (松鼠折小船,纸船里放着小松果,松果上挂着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纸船顺着小溪漂到小熊家门口。) (小熊扎风筝,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风筝乘着风,飘到松鼠家门口。) 4.松鼠和小熊拿到对方的礼物,看到上面的字怎么样了?(乐坏了。)如果你就是小熊或松鼠,第一次拿起纸船或风筝,你会怎么想?21教育网 5.你能把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 6.可是有一天,因为一点儿小事,他们吵了一架,纸船和风筝还存在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1)读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惋惜、难过。) (2)你能把这句话读一读吗?(指名读。) 7.你们难过,小熊和小松鼠怎样?(很难过。) 你从哪儿看出他们都很难过?和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交流,体会一下他们的心情。 (小熊每天扎一只风筝,但是不好意思把风筝放起来,就把风筝挂在高高的树枝上。) (松鼠每天折一只纸船,他也不好意思把纸船放进小溪,就把纸船放到屋顶上。) 8.后来松鼠和小熊怎么样了呢?他们和好了吗?(和好了。)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读一读。 (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他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他把这只纸船放进了小溪。) (1)读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佩服松鼠,他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谅解朋友。) (2)如果你是松鼠,你会主动放这只纸船吗? 9.请你猜猜,小熊放风筝了吗?(傍晚,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 (1)松鼠看到风筝后怎么样了?(高兴得哭了。) (2)高兴应该笑,怎么会哭呢?(被小熊的行为感动了。) (3)于是松鼠做了什么?(他连忙爬上屋顶,取下纸船,把一只只纸船放到了小溪里。) (4)你能读一读这段吗?看看这幅图,松鼠多高兴啊! 10.同学们,虽然这只是一只只普通的纸船和风筝,但它们维系着小熊与小松鼠之间的友情。你们喜欢小熊和松鼠吗?为什么? 【教学反思】 1.把读贯穿始终,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教师应抓住文中的几句重点句:“山顶上再也看不见飘荡的风筝……”、“如果你愿意和好……”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通过读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读出了意,读出了形,读出了情,读出了味,把课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语言三者融为一体。 2.抓住“情”这个字。充分顺应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创设利于学生积极、主动读文的情境,让男生当小熊,女生当松鼠,使每个学生都身临其境地进入到课文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