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453

泪珠与珍珠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65473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泪珠,珍珠
    课件27张PPT。珍珠泪珠与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与难点1. 整理分析文章中所写的几种泪 2. 体味文章中蕴涵的感情,寄寓其中的人生哲学 3. 联系实际生活,细细品位文章的感情,使之升华体味文章蕴涵的情感,寄寓其中的人生哲学琦君台湾著名散文家琦君,水面的一叶飘萍,风中的一片落叶用笔与变易不居的时光抗衡,为流金岁月定格 琦君:原名潘希真,1918年出生于浙江永嘉。浙江大学中文系毕业时,正值抗战爆发,她辗转于上海、永嘉等地,饱经忧患,深感国破家毁之痛。1949年到台湾,1969年自司法部退休,任教于中央大学和中兴大学中文系,教授新旧文学。晚年定居美国新泽西州. 其文学创作主要在小说、散文两类。她的散文风格以温润素雅著称,在平常无奇中含蕴至理,在清逸朴实中见出秀美;文风典雅祥和,落笔沉静含蓄,善于以清丽简洁、平易近人的文字抒发委婉曲折的情怀,被人称为“在不大的题材领域开掘出了一口深井”。 她的代表作:小说《橘子红了》,散文集《翡翠的心》《桂花雨》《红沙灯》等。她多次获台湾文学奖项,与台湾同代女作家林海音为台湾当代女作家双璧。一、整体感知 1、文中1-5;6-10;11-13段分 别写了几种泪?用三字语回答。 书中泪: 马区夫人话中泪 冰心散文中的泪 白居易乐府诗中泪 杜甫诗中泪 生活泪: 探亲泪 爱子泪 奋斗泪 信仰泪(升华泪): 慈悲泪 感恩泪 二、具体研习 2、 在“生活泪”几节里,作者已从泪水中探询到人间亲情的真谛,体悟到人生的境界。因此有人说,作品的最后作者选取了流泪观音的故事和信徒为耶稣流泪的故事,有画蛇添足之嫌。你认为呢? 如果“生活泪”主要着眼于人间个人亲情,那么“感恩泪”和“慈悲泪”则着眼于普天之爱,使文意由前文的“一己之泪”升华为“人类之泪”。 这些泪可以分为小我的泪和大我的泪两种;眼泪由实转虚,境界由低到高,也反映了作者对“眼泪”认识的逐步提高,对人生的领悟达到了最高境界。 3、琦君是1949年到台湾的,她曾说:“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这说明本文的主题是什么?在文章中这份情感是怎样体现的? 主题是思乡怀人。 家园故土成了作者的梦中情怀。文中字里行间流露了对校园生活的回忆,对老师、亲人的思念,可见作者是在追忆当年在大陆的美好年华,寻找那失落的根。 4、文章中三次出现了“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是否重复?这句话起何作用? 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三次作用意义 从结构上说起着引领、贯串全文的作用 从内容上看,文中泪珠代表了琦君70年的所有人生体验,无论是什么泪,它们都使我们眼睛更清澈,使我们心灵更明净与温厚。这些包含着人生丰富高尚的情感的泪珠,在琦君老人眼里都已幻化成世间最美丽宝贵的珍珠。 5、文章题目为“泪珠与珍珠”,可文中很少谈到“珍珠”。可否把文题改为“泪珠”或“珍珠与泪珠”?如果不可以,那么“泪珠和珍珠”到底是什么关系? 比喻关系。 在作者眼里,那种饱含着人生体悟的纯真而博大的泪珠,已幻化成为世间最美丽宝贵的、晶莹剔透的珍珠。 6、 本文抒情的特点是什么?即艺术手法是什么? 内容 作者心路历程 主题 艺术手法 书中泪???不解?????????????????? ????????? ???????? 初解(天真率直)??? 思????? 妙??小 ??????????????????????????? 乡 引??中 生活泪???深解(思乡怀人)? 怀 诗??见 ????????????????????? 人 文??大 ????????????????? 信仰泪???真解(感悟人生) ??????? 课堂练习 古今中外,文人骚客无不以“泪”抒己心,洗人心。爱国主义诗人杜甫在《蜀相》中流下了叹惋之泪以自勉:“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 李商隐在《无题》中则流下了爱情泪以诉衷肠:“春蚕到死丝方尽, _____。”宋代词人柳永在与心上人别离之际,流下了别离泪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