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96173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3.4.3去括号和添括号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1617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括号,华师大,七年级,上册,3.4.3,教案
  • cover
3.去括号与添括号 【基本目标】 1.了解去括号法则依据,理解去括号法则,并初步理解去括号法则的合理性; 2.使学生掌握添括号法则,并能熟练地按要求正确地添括号,进行整式的化简. 【教学重点】理解去括号与添括号法则并能用法则进行正确去括号和添括号. 【教学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和括号前有系数的括号的去法,运用添括号进行整式的简便运算.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情境1:某时,2路某趟公交车上有乘客a名,后来在第一个停靠站上来了b名乘客,在第二个停靠站又上来了c名乘客,则 (1)此时,此公交车上有乘客 名; (2)还可以理解为:后来一共上来了乘客名,因而此时公交车上共有乘客 名. 由于以上的两个式子: 与 都表示同一个量,所以我们有: . 由情境1得到:a+(b+c)=a+b+c 【教学说明】在情境1中,应与加法的结合律配合进行讲解,会使学生理解到更新的知识. 情境2:若图书馆内原有x名同学,后来有些同学因上课要离开,第一批走了y名同学,第二批又走了z名同学,试用与“情境1”相同的方法,用两种方式写出图书馆内还剩下的同学数. 由情境2得到:x-(y+z)=x-y-z 【教学说明】在情境2的分析讲解中,应先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前提,即要求先思考,教师再进行总结. 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1.去括号法则: (1)由a+(b+c)=a+b+c 和x-(y+z)=x-y-z ,你发现去括号有什么规律? 【教学说明】注意分析两个等式之间的异同点,作为去括号的知识点,两者的区别与联系是非常重要的. (2)小结去括号法则: ①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 ②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教学说明】教师强调去括号是去掉括号和它前面的符号,要注意符号是否发生改变. 2.小结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去括号是去掉了两部分:括号与括号前的符号; (2)括号内的项的变与不变是统一的; (3)如果括号前有数字,那么这个数字必须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 【教学说明】教师根据出现的典型问题予以强调,加深学生印象. 3.添括号法则: (1)从去括号的运算中,我们知道: a+(b+c)=a+b+c a-(b+c)=a-b-c 根据等式的性质,我们有: a+b+c=a+(b+c) a-b-c=a-(b+c) 观察思考:变化后的式子相当于添加了括号,那么添括号有什么规律? 【教学说明】在引例的讲解中注意复习去括号法则,因为在这两者中,去括号法则还是占有主要地位,同时去括号法则也是本部分知识的重点内容.引例的分析,应从比较入手. (2)教师小结添括号法则: 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 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教学说明】教师强调添括号是添了两个部分:前面的符号及括号. 三、示例讲解,掌握新知 例1去括号: (1)a+(b-c);(2)a-(b-c); (3)a+(-b+c);(4)a-(-b-c). 【教学说明】这是对去括号法则的直接运用,可以让学生先尝试解答,教师再根据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和强调. 例2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x+y-z)+(x-y+z)-(x-y-z); (2)(a2+2ab+b2)-(a2-2ab+b2); (3)3(2x2-y2)-2(3y2-2x2). 【教学说明】例题2已经非常接近整式加减的综合题了,所以本题在分析过程中应加强分析,特别是在步骤上必须逐步强调,在各个知识点的应用上要做到步步有依据,条理要清楚. 例3用简便方法计算: (1) 21a+47a+53a; (2) 214a-39a-61a. 注意:添括号与去括号的过程正好相反,添括号是否正确,可以用去括号进行检验. 【教学说明】这个例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思考,提出各自的方法,再按照所提出的方法尝试计算,比较计算的方法,得出最简单的方法,同时也提示学生使用添括号的方法来解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