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373354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五年级上册2.5《雾和云》 教案

日期:2025-09-1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309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青岛,三制,2017,五年级,上册,雾和云
  • cover
课题 雾和云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序号 5 学习内容分析 《雾和云》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必修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水循环》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引领,认识雾和云,接下来请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探究雾和云是怎样形成的,最后通过交流探讨,感受雾和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首先从生活现象入手认识雾和云,再研究雾和云是怎样形成的,最后回归生活,研究雾和云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充分体现了科学来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理念。 学情分析 已知: 知识经验:学生对于什么是雾,什么是云,有了前期知识的储备。教材将这一常见的自然现象当做研究对象,势必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生活经验:雾和云在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正因为太常见了反而容易忽视它。 策略经验: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通过搜集整理资料、进行模拟实验的方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必要的探究活动。 学生对科学有一定的养成意识,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自己收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并且在实验时能进行仔细的观察,细致的讨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实验前可以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未知: 知识经验:雾和云是怎样形成的。 生活经验:空气中形成雾和云的条件。 策略经验:有的学生需要小组成员和老师引导才能完成。 困难障碍: 对于科学的收集证据后处理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实验收集了相应的结果后,如何进行汇总和推理,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引导。实验器材的选择和实验设计,对不少同学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每个学生的探究能力各不相同。 差异分析: 80%的学生经过学习可以自主探究,20%的学生还需要教师引导。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雾和云的天气现象,指导雾和云是如何形成的,了解雾和云是自然届的水存在的一种状态。 2、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雾的成因,会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理出自然界雾和云的形成。 3、能通过雾霾天气现象,区别雾和霾,知道自然现象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树立环保意识。 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重 难 点】根据现象进行思考并合理根据判断进行科学实验,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科学整理分析搜集到的信息得出科学的结论。 【突破措施】 1.先对雾和云的形成条件进行猜测,然后自主设计实验,教师要适时引导。 2.对于实验器材和设计,进行充分讨论和引导,再开始活动。 学习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整理关于雾与云的各种资料(包括图文、视频等) 教师准备:课件、蒸汽熨斗、温水、大口瓶、冰块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生活情境引入 1.通过观察认识雾和云的天气现象,知道雾和云是如何形成的,了解雾和云是自然界的水存在的一种形态。 【问题导入】 出示云和雾的图片,提问云和雾来自哪儿呢 2.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3.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并出示蒸汽熨斗。 师:你们见过这个东西吗 生:是电熨斗。 师:通电后按下开关,大家看看有什么现象? 生:冒出“白汽”。 师:生活中在哪见过类似的白汽现象? 生:烧水。 生:做饭。 生:冬天在户外呼气。 …… 师:这种现象与什么有关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雾和云 利用问题让学生对云和雾产生好奇心,为后续的探究奠定基础。 分别指找名学生说课件中播放的是什么,接着解释自己对雾或云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多找几名学生补充、帮助。 二、新知探究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雾的成因,会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理出自然界雾和云的形成。 2.会整理分析搜集的信息,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实践探究和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