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蛤蟆》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演唱歌曲《数蛤蟆》初步感受四川民歌的音乐特点。 2. 能力目标:通过创编歌词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3.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说一说、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编一编等系列活动中,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明白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从而教育诱导学生应该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活动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对第一次接触可能性的问题,不大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参与创编简单的歌词 难点:使用正确的、和谐的、活泼的声音来表达歌曲的情感。 【教学切入点】 以培养儿童即兴创造能力为切入点,激发儿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兴趣,逐步培养儿童热爱音乐的情感。 【教学创新点及特色】 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应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组织。让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受生活,感悟音乐。本课主要围绕“蛤蟆”展开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又从学生熟悉的动物结束。通过猜一猜、听一听、唱一唱、创一创等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让他们都学有所获。 【教具准备】 课件、青蛙和蛤蟆图片、头饰、琴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1.猜谜语: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课件:出示青蛙指偶) 2.引导学生说说青蛙家族里的其它朋友。 3.议一议蛤蟆。 师小结:蛤蟆和青蛙的本领一样大,它们都是捕捉害虫,保护庄稼的小能手。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 【教学设想】通过猜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听一听 1.初听歌曲。 导语:蛤蟆听说今天有一群可爱的小朋友来上音乐课,它们也想来热闹热闹,瞧!它们来了。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数一数,看看歌曲中到底来了多少只蛤蟆。 (课件:播放歌曲《数蛤蟆》) 提问:(1)歌曲中来了几只蛤蟆 (2)歌曲中数的是蛤蟆的哪些部位呢 2.简单扼要地解释歌词“太平年”“水上漂”等的意思。 3.再听歌曲,启发学生带上肢体语言听歌曲。 如:用手势有节奏表示蛤蟆的动作。 【教学设想】让学生初步认识衬词,了解歌词含义。 三、读一读 1. 引导学生按歌曲的节奏读一读歌词。第一遍老师读,第二遍你们读。 2. 提问:你们觉得哪个地方读起来有点困难 (教读附点节奏及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设想】采用配乐朗读,使学生在枯燥的基本记歌词练习中,仍会兴趣高涨。 四、唱一唱 1. 演唱旋律 (1)过渡语: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这首歌曲中有好几对双胞胎,就是在演唱时两句旋律是完全一样的,请你们仔细观察歌谱中有颜色的旋律,看看哪两个小节跟红色一样,哪两个小节跟蓝色一样,哪两个小节跟紫色一样 (2)老师演唱双胞胎哥哥,学生演唱双胞胎弟弟。 (3)师生合作完整演唱旋律 2. 学唱歌词 (1)请学生当老师的“小回声。 (拍手) ×× ××︱ ×× ×︱ (读) 四川 民歌 数蛤 蟆 5 3 5 3 ︱5 1 2 …… (唱) 一只 蛤蟆 一张 嘴 …… (2)小游戏:师生接力唱。 要求:老师唱前一句,学生唱后一句。第二遍交换演唱。 (3)完整演唱歌曲 (指导学生歌唱时正确的坐姿,并用和谐、柔和而有活泼跳跃的声音来演唱。) (4)分组配响声词演唱 要求:一组同学唱歌词,另一组同学按节奏模仿蛤蟆“呱呱”的叫声为他们伴奏,记住伴奏声音要轻一点儿,第二遍两组交换。(课件:播放歌曲伴奏音乐) 【教学设想】设计给乐句“找双胞胎”(找出歌曲中相同乐句),降低了学生学习歌谱的难度,使学生觉得学习歌谱趣味性很强,学生乐于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运用配响声词为歌曲伴奏的方式,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渲染课堂气氛。 五、跳一跳 1.过渡语:“哇!真是歌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