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500526

苏教版(2001)六年级科学上册 2.3 地球的内部_ 教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281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苏教版,2001,六年级,科学,上册,地球
  • cover
地球的内部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内部构造是科学家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出来的。 2.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 3.能够制作地球结构的模型。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 2.难点:猜想暗盒里有什么。 【教学准备】 黑色的胶卷盒三个,分别装着水、细沙和小石块;火山、地震、喷泉的图片或者录像;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小刀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探究暗盒:桌上放了3个盒子,里面装着水、细沙和小石头。 2.谈话:你们不打开盒子,用什么方法能够猜出盒子里有什么? 学生交流。 3.谈话:同学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那么地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刚才猜物体的方法对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启发? 学生讨论。 4.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地球的内部。 二、讨论地球内部构造 1.谈话:人类无法深入到地球深处,科学家怎样去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呢? 2.引导学生按书后的活动记录对地球的内部情况做一个推测。 相互交流。 3.请学生朗读书上的资料(注意“地壳”的读音为dì qiào)。 4.补充提问:地球内部可以分成几层? 出示图片,让学生了解地球内部构造和各部分的厚度。 5.请学生看图回答三者的厚度是多少,主要由什么构成。 6.请学生用熟鸡蛋作类比,帮助认识地球内部的构造。 三、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 1.谈话:虽然我们无法亲眼看到地球的内部,但根据科学家对地球的了解,我们可以用橡皮泥制作一个能“打开的地球”。各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制作? 2.引导学生围绕如何区分地球内部各层次及怎样确定各层厚度等问题展开讨论。 3.交流汇报,确定方案。 4.分组制作。 5.各组展示后,切开模型相互评价。 四、总结拓展 1.过渡谈话:人类是如何了解到地球的内部构造的? 2.小结:地壳、地幔、地核的划分是根据地震波发生折射的不同推测出来的。地球内部还有很多秘密等着我们去研究。 【教学反思】 地球内部的物质分层排列的这一事实,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所以要想让学生理解这一问题,可以从地球内部物质的温度不同为引导,使学生明白,这些温度不同的物质是不可以混合在一起的,从而使学生明白这些物质是分层排列的。 2 / 2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