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27346

新冀教版小学科学2上 教学计划进度表

日期:2025-11-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64次 大小:277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新冀教,小学,科学,教学计划,进度表
  • cover
2025-2026学年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经过一年级的科学学习,已能运用感官对事物进行简单观察,比如用眼睛看物体颜色、用手摸物体软硬,但观察的目的性和细致度不足。他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可操作的内容兴趣浓厚,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 “力”“方向” 等抽象概念的理解需借助大量实物操作和生活实例。 这一阶段的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高,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通常在 15-20 分钟左右。在小组活动中,能进行简单配合,但分工意识不强,易出现争抢材料或消极等待的情况。约 60% 的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下提出简单问题,如 “为什么推箱子会动”;30% 的学生需在提示下参与提问;10% 的学生探究主动性较弱。此外,他们动手操作能力存在差异,部分学生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时不够熟练,实验记录多以图画为主,文字表达能力有限。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 3 个单元,包含 “科技擂台”“生涯链接” 等特色板块,内容围绕 “位置方向、力与变化、科技与生活” 展开,贴近二年级学生生活,实践性与趣味性强。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聚焦基本位置(前后、左右等)和简单方向(东、南、西、北的初步认知);第二单元 “力与变化” 探究力的简单作用(推、拉等)及物体的变化(形状、运动状态等);第三单元 “科技改变生活” 展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搭配 “科技擂台” 实践活动和 “泥人面塑传承人” 生涯链接内容。 教材编排遵循 “生活感知 - 动手实践 - 初步认知” 的原则,每个单元设置 “看一看、做一做、说一说” 等环节,配有大量彩色插图和简单操作提示,符合二年级学生认知规律。教材注重 “做中学”,如 “力与变化” 单元包含推箱子、拉弹簧等多个动手活动;强调 “科学与生活关联”,如 “科技改变生活” 单元从身边的家电、交通工具入手,帮助学生感受科技的实用性;同时融入传统文化与职业启蒙,“生涯链接” 让学生了解传统手工艺,拓宽视野。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位置与方向领域:认识前后、左右、上下等基本位置,能准确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了解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结合太阳等参照物简单判断方向。 力与变化领域: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能举例说明推、拉等常见的力;了解力能使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如拉弹簧会变长、推小球会滚动。 科技与生活领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如洗衣机、公交车、智能手机),知道它们的基本用途;了解科技产品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如洗衣机节省洗衣时间;初步了解泥人面塑等传统手工艺与简单技术的关联。 科学思维目标 观察与比较思维:能观察物体的位置变化、力作用下物体的变化,如观察推箱子时箱子的运动方向;能比较不同位置描述的差异,如 “桌子在椅子前面” 和 “椅子在桌子后面” 的关系。 简单推理能力: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简单推理,如看到弹簧变长推测可能受到了拉力;看到物体运动推测可能受到了推力;能根据太阳位置简单推理方向。 初步归纳能力:能归纳力的常见作用,如 “推和拉都能让物体动起来”;能归纳科技产品的共同作用,如 “很多科技产品能帮我们省力气”。 探究实践目标 基础操作技能:能进行简单的动手操作,如用不同的力推同一物体、拉动不同的弹簧;能使用简单工具(如剪刀、彩纸)完成手工制作,如制作方向标识;能通过画图等方式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画出力作用下弹簧的变化。 简单探究活动:能在教师引导下参与探究活动,如探究 “不同的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轻轻推和用力推小球的距离差异);能按要求完成 “科技擂台” 中的小任务,如搭建简单的 “桥梁” 模型。 合作实践能力:能在小组中参与合作活动,如小组一起确定物体位置、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