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502272

苏教版(2001)六年级科学上册 2.3 地球的内部( 教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169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苏教版,2001,六年级,科学,上册,地球
  • cover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 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 地球的内部 --“为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之探究地球内部的美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3节。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对研究性学习有了一定认识和兴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知道地壳、地幔、地核的初步概念,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等知识。同时,它也是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地球的其他方面打下基础。 本课分成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视频和文字共同概述,认知人类需要“探索”事物开启未知的“暗盒”;第二部分,了解科学家是怎样通过火山、地震、地热等自然现象引发对地球内部的思考;第三部分,通过观察模型及课件掌握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第四部分,利用所学到的地球内部构造知识点,结合人美版五年级下册《为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美术的造型表现,整合拓展,制作地球内部结构类比图。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内部构造是科学家根据自然现象推测出来的 2.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 根据介绍地球内部的“大数据”制作地球内部结构类比图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知道地球内部的结构 难点:根据火山、温泉等自然现象对地球内部的情况做出猜想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尺子 笔 教师准备:地球模型 煮熟的鸡蛋 彩色橡皮泥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 学生同音:浩渺的天空中无数新星的发现,辽阔的地球上美洲大陆的发现,远到太阳雨的观测,近到人类基因图谱的绘制,都应归功于人类的不懈探索,探索与人类如影随形,同始同终。上天,下地,入海是人类向自然界挑战的“三大壮举”。随着高科技的日新月异,人类,已经可以在太空中遨游,可谓“上天有路”,然而对于我们脚下,是否也“入地有门”呢? 谈话:是啊,同学们,是否也“入地有门”呢?在上节课我们看到了地表上千姿百态的壮举之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索地球内部的美。那么,地球上真的有“入地之门”吗?如果我们要了解地球内部,却没有那扇门,我们该怎么了解呢? 【旨意:视频导入播放回顾地球形状及地表样貌,有意贯穿前两节所学内容,以询问的方式,使学生积极思索,启发诱导学生自主思考,提出问题开展对知识的探索。】 认识地球的内部构造 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个无法打开的盒子,你们会用什么办法知道里面装有什么?(出示手中的模拟地球,师生互动)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许多类似这样的“暗盒”,在无法打开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其他办法来预测里面有什么。 1.提问:地球就好比一个大“暗盒”,你认为科学家会从哪儿收集有关地球内部信息的证据?(学生思考,师生互讨) 谈话:同学们猜测了这么多可能收集地球内部信息的方法,真的就是你们猜测的这样吗?一起看视频。 (出示科学家收集地球内部结构资料的视频) 提问:看完视频,同学们知道科学家究竟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信息来推测地球内部是什么构造的?同学们说了这么多,那你也根据这些信息来推测一下地球内部是什么构造呢?(学生回答后揭示地球内部构造图) 3.提问:那我们一起看看你们的推测和科学家的推测一样吗?(揭示地球的三大结构名称:地壳、地幔、地核) 小结:科学家通过地球上一些自然现象来推测地球内部构造,利用地震或核试验产生的地震波来推测地球分层。(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慢)据此,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三个圈层-由岩石组成的地壳、致密的造岩物质地幔、以及主要由铁、镍等元素组成的地核。我们在来看一下具体数据。 (揭示地球内部结构的“大数据”) 提问:通过这些数据,你看到地球圈层的哪一层最薄?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小结:通过这些数据显示,我们了解到地球内部的温度由外至内,越来越高,并且发现,地壳、地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