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509396

苏教版(2001)六年级科学上册 2.3 地球的内部 教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227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苏教版,2001,六年级,科学,上册,地球
  • cover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地球的内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的学习内容。人类对地球内部的认识无法像打开一个橘子瞧个究竟那么简单方便,人类对地球内部构造的了解是通过地表的一些自然现象以及地震波的探测来认识的。所以,本课从地球的一些自然现象导入,展开研究。 1.教材内容的结构特点: 教材内容的结构特点:本科与《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表面》、《火山和地震》、《地表的变迁》四课一起组成了完整的地球与宇宙科学单元。 2.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常见的高山、平原、盆地、岩石、煤、石油这些地球表面物质的基础上,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地球与宇宙来编写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指导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表面、地球内部的相关信息,知道火山、地震、地表的变迁都与地球内部的运动有关。本单元采用总—分—总的设计结构,把了解地球的内部作为单元学习的重点,然后再分类了解火山、地震和地表变迁。 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基础:六年级学生的科学素养已基本形成,大部分学生懂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有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探索能力。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体验,教师在教学中运用ipad的“互联网+”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绽放他们的探究热情。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课上的实验、调查,收集、整理资料,依托互动形式,丰富学生的参与经历,让他们体验发现的过程,感受发现的愉悦,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2.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本单元,前一节课学生已经利用ipad通过互联网查询地球表面的信息,这些知识将很好的为本课了解地球的内部打下了基础。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能用语言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察。 3.学生学习新知遇到的困难:六年级学生对于地球内部世界的探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太多的感性认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大多是从书本、图片中间接学习所得,认识肤浅不系统,非亲眼所见不直观。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体验,借助微课、视频、PPT、图片、交流群分享等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完成“探究物体内部信息的方法、通过物体表面现象推测内部信息、地球内部的信息、制作地球内部模型”等活动任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包括核心素养): 1.知道地球内部是运动着的高温、高压的环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 2.掌握地球的内部结构是由地壳、地幔、地核三个部分组成; 3.能根据火山、温泉等自然现象对地球内部的情况做出自己的猜想; 4.能制作地球内部结构的模型,学会解释地球的内部结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摇动暗盒,猜测内部物体,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判断能力; 2.通过地球表面现象,初步判断内部信息; 3.能够制作地球内部结构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索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乐趣,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 2.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地球内部结构及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表面现象推测地球的内部信息。 教学方法:本节课借助ipad的网络信息技术功能,由学生自主去观察、研究、发现。基于此,课堂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着重是引导学生利用ipad收集整理资料,实现学习时空的拓展。课堂以活动为主,通过摇一摇、猜一猜、填一填、猜一猜、做一做、等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直观感受微观世界的奇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探究发现法、信息收集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而突破教学重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