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513935

苏教版(2001)六年级科学上册 4.1 登月之旅(教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226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苏教版,2001,六年级,科学,上册,登月
  • cover
《登月之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登月之旅》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单元的第一课。本课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人类对月球的认识———了解月球概况———解释环形山———激发学生探月兴趣,让学生对月球有个初步的了解。内容是遵循了人类认识月球的历程,所以教学时要将人类对于月球的认知以及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足迹作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同时鉴于六年级学生对于从互联网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已能充分掌握,因此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成分更要多一些。而解释环形山的形成,因其是一个典型的科学探究问题,所以需要通过模拟实验来进行解释。 学情分析: 学生对月亮和有关月亮的神话有简单的了解,六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已能熟练运用互联网搜索相关信息,同时他们的求知欲和独立意识增强,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所以在自主探究环节,他们能较好地完成相关内容,并能有效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目标 : 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知道环形山的形成及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2.体会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了解宇宙的帮助。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 做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玻璃球、手电筒等。 学生:收集有关月球及人类探月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一段有关中秋月的视频。(出示不同风景区的月色视频) 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想说些什么?(美丽、诱人、月亮上有什么、想上去看看……) 师:是呀!这么美丽的月球上究竟有什么那?这个问题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想弄清楚,但是因为当时的科技不发达,从而编制许多有关月亮的神话故事。你能说出一、两个有关月球的神话故事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 师:月球上真的有嫦娥、吴刚、玉兔吗?(没有)那么月球上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月球,来一场登月之旅。(板书:登月之旅 ) 二、初识月球,了解环形山。 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出示伽利略和他自制的望远镜图片)1609年伽利略用他自制的天文望远镜观察了月球。(出示伽利略观月图) 师:他观察到的月球表面是什么样的呢?(出示月面图让学生说)。 通过学生的观察教师适时让学生认识“月陆”、“月海”、“环形山”。(板书:环形山) 师:你能说说这些环形山有什么特点吗?你们知道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吗? 师:300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环形山是由于火山喷发所形成的。后来在地球上发现了被流星撞击形成的陨石坑,科学家们经过比较,在大约50年前,得出了新结论:认为这些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的撞击而形成的。(板书:陨石撞击) 三、探究环形山形成的秘密 1.质疑探究,讨论实验 师:看着这些环形山,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1:陨石为什么会撞击月球? 生2:撞击的陨石哪去了? 生3:为什么环形山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师:同学们的探究欲望真浓,这些问题也正是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的问题,今天我们着重研究环形山为什么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这个问题。(板书:大小、深浅) 师:大家想一想,环形山的大小可能会和什么因素有关系? 生1:环形山的大小可能会与陨石的大小有关; 生2陨石大撞击出的坑就大而且大,陨石小撞出的坑就小。 师:大家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得用实验来证明,下面我们就来模拟一下陨石撞击月球表面的情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模拟陨石?用什么来模拟月球表面的土壤,也就是月壤? 生:用沙子模拟月壤、大小不同的石子模拟陨石。 师:你怎么想到用沙子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