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57122

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高级中学高二A部语文《登柳州城楼》导学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153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江苏省,州市,安宜,高级中学,高二,语文
  • cover
班级: 学号:__ _ _ __ 姓名____ _____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柳宗元、韦应物的生平 ,理解诗歌内容。 2、赏析诗歌,领会独特的艺术美。 3、理解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复杂的情感。 学习重点 赏析诗歌,领会独特的艺术美,并体会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复杂的感情。 学习难点 赏析诗歌,领会独特的艺术美,并体会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复杂的感情。 【前置性补偿】 一、知识链接 贬谪诗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都以做官为最高理想,即所谓“学而优则仕”。的确,“学而优则仕”是古代知识分子实现人生理想及价值的主要途径,问题是,他们一旦靠读书做上官以后,就进入到了沉浮的宦海之中,稍不留神就有遭遇贬谪的危险。于是,在历史上,便有了一个特殊的文人群体,即在参与朝政中遭遇挫折而受到贬谪的官员。当然,贬官的情况千差万别。有的被贬是为一己私欲,有的却是心怀天下。就其结局而言,有的建功立业,得以光照史册;有的吟诗作赋,在文坛永垂风流;有的则并不为人同情,从而被遗忘。贬官的遭遇,除了降职、贬逐前往荒远之地外,不少人还经历过囹圄之祸。 大唐时代,文人遭遇贬谪的现象十分普遍。贬谪诗人,来到穷荒僻远的贬所,除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贫乏而导致生活的格外艰难之外,更难承受的是心灵的孤独。生长在北方的诗人,初到南方,因语言不通,常会导致与当地人的疏离和隔阂而,这种疏离和隔阂又会日益加深他们的孤独感。柳宗元所谓“异服殊音不可亲”,就典型地表现了这种心态。 作为贬谪者,他们又常常遭受社会的歧视、朋友的误解、旁人的冷落和上司的压迫,孤独之外又有深重的屈辱感。他们原本有着强烈的进取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迫切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而随着贬居时间的延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有限的生命时光在穷乡僻壤中白白流逝,被社会抛弃以及生命被拘囚以至于渐趋荒废的怨愤便会不断强化。于是,这些贬谪文人便将仕途的不幸转化为文学精神的升华,把文学创作看成是他们生命的另一种存在形式,以此为动力而进行他们精神世界的定位与重建。 2、贬谪诗中常见的意象 归雁 江水 香草 柑橘 风霜 雨雪 蓬草 夕阳 鹧鸪 落叶 孤灯 芙蓉 薜荔 3、贬谪诗在思想内容上常表现以下几方面: (1)流露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的情感。 (2)思念故园亲友(对京城的思念,其实是对往昔美好生活及亲友的想念,包含对政治理想甚或权力的依恋与追求)。 (3)愈挫愈勇,相信能东山再起的自信。 (4)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5)任凭风雨的旷达乐观态度。 (6)表达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庶,但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7)表现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4、贬谪诗中,诗人抒发的情感 (1)英雄末路之哭 (2)忠而被贬之愤 (3)壮志难酬之怅 (4)生不逢时之叹 (5)羁旅行役之苦 (6)思乡怀归之情 (7)思乡 、忠君、豁达等感情 5、贬谪诗中常见的手法 (1)贬官士人出于自身特殊的处境考虑,贬官文学多采取比兴手法,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情志。 (2)借景抒情. (3)咏史抒怀。被贬后,他们从历史中寻找古人的故事,借咏史怀古,委婉表达自己的心情。 (4)有感于今昔身份的变化、处境的反差,贬官文学多用对比手法。 (5)贬官文学言将尽时常常忍不住直抒胸臆。 6、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1),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天宝末年曾在宫廷担任过玄宗的侍卫官,早年为人任侠,狂放不羁,后来发奋读书。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与陶并称陶韦。但是,他和王、孟毕竟不同,他的田园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白居易《与元九书》),其内容上并不仅仅是寄托洁身自好、乐天知命的思想,而且还流露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