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604363

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9课《(听赏)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9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327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文艺,五年级,音乐,下册,9课,(听赏)彼得与狼
  • cover
彼得与狼 教学年级: 小学五年级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听赏的体验之中。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环节,根据学生的学段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同时包容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出现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允许学生在参与各种音乐活动时大胆表达个人的情感。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有趣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3.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音乐特性决定音乐课程实践性与创造性并举的理念,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同时鼓励学生对音乐进行二度创作,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积极参与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各种听赏活动。能听辩交响童话中每个角色的音乐主题及说出相应的乐器名称。 2. 了解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故事内容。 3. 通过音乐听赏活动感受交响童话的魅力。 教学重点: 能听辩出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中各角色的主题音乐。 教学难点: 能听辩出演奏各角色的乐器。能在交响童话的音乐中听出不同的乐器所塑造的不同人物和故事情节 教学分析: 1.《彼得与狼》是一部带有故事情节的交响童话,流传广泛,早已成为世界各国儿童喜爱的曲目之一。 2.根据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心理、学习特点,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穿插听赏、对比、辨别、认知、选择、想象、创作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能主动探究、体验、对比、辨别、模拟地去学习音乐。让学生在听和玩的过程中,逐步感受每个角色的音乐主题并了解其演奏乐器。 4.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沉浸”在音乐课堂的视听享受当中。为优化小学音乐欣赏课,不断寻求新的方式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身体律动。全体学生起立,模仿大屏幕上出示的动物。 2、师:在很久很久以前,遥远的森林里住着彼得和他的爷爷,爷爷害怕森林里的大灰狼把彼得吃掉,总是把彼得关在房子里,可是有一天清晨,彼得趁着爷爷在睡觉,偷偷地跑出去了,在森林里,彼得会碰到谁呢,又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出示幻灯片)前苏联著名的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根据这个有趣的童话创作了一首交响乐,(出示幻灯片)同学们看到这个标题知道音乐童话中的两个主人公吗?(指明学生答)对了,就是彼得和狼,亲爱的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有趣的音乐童话 二.音乐欣赏,课内探究 (一)认识乐器图片及听乐器的音响 在欣赏童话之前,我们首先一起来认识一下演奏这首交响乐的乐器家族的成员们(出示幻灯片) 1、认识小提琴(出示幻灯片)有谁认识它吗?(指明答)对了是小提琴,我现在请一个同学来模仿小提琴的演奏动作(指明答)对不对呢(点击幻灯片)请全体同学起立跟老师一起模仿小提琴的演奏动作.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提琴走出的美妙声音吧(点击音频按钮)全体同学起立跟老师一起听着声音模仿小提琴的演奏动作(点击音频按钮)同学坐下 2、用同样的方法认识长笛,单簧管,双簧管、 3、区分单簧管双簧管,先指明答,老师在小结然后再一起听音 4、认识大管圆号定音鼓 (2)人物介绍(感受各种乐器代表的人物及动物的形象。) 1.彼得和老爷爷 ( " \l "1#1 ) 我们乐器家族的成员们一起为我们演奏了这首动听的交响乐,现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