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太阳、地球和月亮》单元的第四课,教材分为三部分:一、学生通过交流课前观察到的月亮的变化情况,初步认识月相。二、通过模拟实验,揭示月相变化的原因,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认识月相形成的原因,揭开月亮圆缺之谜。三、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做出一个月相卡,培养学生对研究宇宙天体的浓厚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对月亮都不陌生,他们都见过月亮,也知道月亮有时圆,有时缺,但这是什么原因,他们就不了解或者了解甚少。对于月相的变化规律,他们头脑中的概念也是支离破碎的,这些未知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习目标 1.能从“是什么”、“怎么样”等角度对月相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自己的探究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2.能参与观察月相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愿意合作与交流。 3.知道月球每月的运动模式以及月相的形成原因。 教学重难点 月相的成因模拟实验。 评价任务 1.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 2.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3.培养一定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 排球一个(一半黑,一半白)、直径140cm硬纸板、8张10*5cm硬纸、板、大号油性笔、学生人手一个圆球(一半黑,一半白)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自古以来月亮总是给人以很多遐想,许多文人墨客写了许多关于月亮的诗歌散文,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月亮诗歌或散文。从学生熟悉的有关月相的古代诗词切入,如:苏轼《水调歌头》里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激发学生兴趣。 2.提问:根据你的观察,你心中的月亮是怎样的呢? 3.学生动手把脑海中的月亮的形状画出来,交流。 4.这几位同学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很仔细,有的像镰刀,有的像圆盘,老师找了几副月亮的照片,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多媒体出现月亮图片,学生观察圆缺变化)我们把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板书月相定义)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月相。(板书课题:《弯弯的月亮》) 二、实验演示,自主探究 1.其实月球也是球体,太阳也能照亮月球一半,月球并不能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来自于太阳的反射光线,既然太阳能照亮月球一半,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亮却时缺时圆呢?(也可以说为什么会产生月相?) 2.小组讨论: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 3.小组代表发———(所有假设都成立)同学都很善于思考,假设都很不错。那下面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假设。 4.多媒体出示太阳图片代表太阳。请8位同学上来表示地球上的人,地球上的同学站在内圆圈的8个点上,即表示月球运行轨道的8个观察点,(0度角、45度角、90度角、135度角、180度角、225度角、270度角、315度角和360度角),圆形泡沫纸的1号点要正对着太阳照射来的方向,并且要求面朝圆外,正视前方。 5.(每人发一张蓝色泡沫纸)一半是黑色,一半是白色的排球当作月球,白色部分代表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黑色部分代表没被太阳照到的部分。 6.月球绕着地球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也就是说运动方向都是逆时针的。教师拿着这个月球,绕圆形泡沫纸运动,排球的白色一面要始终朝着太阳,8位观察者要正视前方观察月球经过时看到的白色部分,把月球经过其前面时看到的白色部分的形状,用粉笔描画在发给他们的一张蓝色长方形泡沫纸上。 7.实验结束后,按照序号顺序,将8张长方形泡沫纸贴在黑板上(多媒体出现左东右西示意图)。学生从中能认识到一个月月相变化的规律(可以让学生找出十五的月相)。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由圆到缺;上半月,月亮的西半面亮(右)。下半月,月亮的东半面亮(左)。 8.下面,我们就用课件来更深入的探索一下月相变化的规律说明: (1)太阳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