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695089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变化 实验探究与问题解答

日期:2025-09-1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54次 大小:675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 cover
第三单元 物质变化 实验探究与问题解答 第1课《蜡烛的变化》 教材问题解答【供参考】 问题1:加热时,蜡块有什么变化?冷却后又有什么变化?答:加热蜡块时,我们会发现蜡块会慢慢变软,再变成蜡烛液体;冷却后,又会慢慢变成硬的固体。问题2: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证据是什么?答:生鸡蛋变成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是性质的变化;树叶颜色变化是颜色变化;火柴燃烧、盐酸地在石灰石上是出现发光发热现象,这些现象都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铁水变成钢锭、水的三态变化都属于形态的变化。问题3:选择下面的活动做一做,说说它属于哪一类变化?为什么属于这一类 答:(1)在装有白醋的玻璃杯中放入一个生鸡蛋,这个变化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因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蛋壳上会出现许多的小气泡,过一段时间蛋壳会变软,慢慢变成其他的物质。(2)压扁饮料罐,饮料罐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并没有变成其他的物质,所以这个变化属于形态变化。(3)在碱中倒入少量的白醋,会发现产生大量的气泡,并逐渐消失,变成了别的物质,所以这个变化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4)往澄清的是会中吹气时会发现澄清的石灰水慢慢地变混浊,静置一段时间,烧杯底部会出现白色的沉淀,这说明石灰水已经变成了别的物质,所以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5)将白糖加热至熔化,白糖由固体变成了液体,形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所以属于形态变化。(6)将白糖加热至焦黑,这说明了白糖已经变成了其他的物质,所以也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实验探究 实验一:观察点燃前的蜡烛实验目的:认识蜡烛的物理性质。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器材:每组蜡烛1根、小刀1把、装有小半水的250ml烧杯或水槽1个(自备)实验步骤:1.直接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形态、质地等。2.观察蜡烛的灯芯。3.切下一小块蜡块。4.将切下的蜡块放入水中。注意事项:1.尽可能选用白蜡烛。2.切蜡烛时要注意安全。实验现象:蜡烛呈白色、固态、圆柱形,质地柔软,中间有白色的棉线灯芯,用刀很容易切下一块,放入水中会浮在水面且不溶于水。实验结论:蜡烛是一个白色、圆柱形、质地柔软的固体,点燃前灯芯(棉线)为白色,蜡烛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实验建议:观察点燃前的蜡烛与观察点燃后的蜡烛对比进行,以便学生更好理解蜡烛点燃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实验二:蜡块加热实验实验目的:知道给蜡块加热,蜡块会由固态变成液态,冷却后又由液态变成了固态,在这一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形态的的变化。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条件不许可演示实验实验器材:每组火柴1盒、装有水的铁盒子1个(丢弃火柴用)、蜡块若干、三脚架1个(自备)、蒸发皿1个(自备)、长柄夹1个(自备)、酒精灯1个(自备)实验步骤:1.在蒸发皿中放入小块蜡块,将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2.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给蒸发皿加热,观察蜡块的变化。3.熄灭酒精灯,观察蜡块的变化。注意事项:1.使用酒精灯要规范(建议将火柴丢弃入有水的铁盒子中)。2.注意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和有序表达蜡块的变化。3.加热蒸发皿要注意安全,以防烫伤。4.蒸发皿要尽可能远离人和物,以防烫伤。实验现象:加热前蜡块为固体,加热后从边缘开始渐渐融化,由固态变成了液态,停止加热后,蜡块从边缘渐渐冷却,由液态变成了固态。实验结论:加热蜡块的变化只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实验建议:蜡块加热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观察能力具有很好的作用,建议尽可能分组实验。实验三:蜡烛燃烧实验实验目的:知道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发光发热、产生水、二氧化碳、炭等新物质的变化;又有石蜡由固态变成液态、又由液态变成固态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形态变化。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条件不许可演示实验实验器材:每组蜡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