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708532

专题十一:健康地生活学案(无答案)

日期:2024-05-05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0次 大小:9007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专题,十一,健康,生活,学案,答案
  • cover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教学指导书 课 题 专题十一:健康地生活 课型 复习 中考要求 内容知识点要求 传染病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理解常见传染病的类型了解 免疫人体的免疫的功能了解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理解计划免疫的意义理解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营养合理食谱的设计应用关注食品安全应用良好的生活习惯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理解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纲 1、传染病 (1)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1)概念: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病因: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 ====== 病原体 3)特点:传染性、流行性 传染源: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患该病的人或动物 4)流行环节 传播途径:接触、饮水、食物、空气、生物 易感人群: 5)预防: 控制传染源(尽量做到“五早” ) 切断传播路径(搞好卫生,消除传播媒介) 保护易感人群(预防免疫,体育锻炼) (2)常见传染病的类型 传染病类型病原体始寄生部位主要传播途径病例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粘膜和肺飞沫、空气传播流感、肺结核、腮腺炎消化道传染病消化道及附属器官饮水和食物传播痢疾、甲肝、蛔虫病等血液传染病血液和淋巴吸血昆虫传播。蚊、虱乙肝、乙脑、艾滋病等体表传染病皮肤和体表粘膜接触传播血吸虫病、狂犬病等 2、免疫 (1)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1)人体三道防线 病原体:部分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原生动物等。 第一道防线 组成:皮肤、黏膜 功能:阻挡、清扫、杀死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组成: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白细胞) 功能:溶解、吞噬 第三道防线 组成: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功能: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特异性免疫 2)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作用范围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形成时间先天就有的后天逐步形成的 特性非专一性专一性举例皮肤阻挡,唾液中溶菌酶溶解细菌等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 计划免疫(接种疫苗) 明确: 抗原:病毒、细菌等异物,能引起人产生抗体。 抗体:受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特殊蛋白质。 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抗原:包括病原体,范围比病原体大。如移植的器官、花粉等相当于抗原。 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 疫 苗:抗原 抗毒血清:抗体 (2)计划免疫的意义 明确:计划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疫苗相当于抗原 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方便、有效的措施是计划免疫。4月25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3)人体免疫的功能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异物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功能:①抵抗病原体的侵害;②及时清除体内损伤或衰老细胞;③发现并杀伤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 注:汗液、皮脂、唾液、胃酸、眼泪等物质都可以参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预防接种可以使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如,注射卡介苗可以预防肺结核。 3、病毒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生活在活细胞中,用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到。 形态:球形、杆形、蝌蚪形; 结构: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寄生生活: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噬菌体 (2)艾滋病:AIDS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病原体:艾滋病病毒(HIV)攻击和杀伤人体内的免疫细胞。 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控制艾滋病以预防为主,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4、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 (1)营养合理食谱的设计 科学的食谱既要包括比例适当的营养成分,又要注意热量的合理分配。要做到:食物多样·饥饱适当·粗细搭配·三餐合理。 三餐的能量比例: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分别占30%、40%、30%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