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城版初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作品《常回家看看》的聆听和鉴赏,学生能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从中感悟如何关爱老人、关爱父母、关爱家人。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重在情景创设,使学生自己获得情感体验,产生共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参与、积极合作,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知识与技能: 能听唱《常回家看看》,体验和感受亲情的情绪。 二、教材分析 《常回家看看》是20世纪90年代末涌现出来的一首优秀通俗歌曲,全曲以通俗直白的文字,明快清新的音乐语言,告诫呼唤儿女们要“常回家看看”,尽到儿女对父母关爱、孝顺的亲情。全曲为对比式二段体结构,4/4拍子,徵调式。第一段为八个乐句,旋律质朴流畅,具有叙调、口语化的特点。它叙说了现代社会里,儿女与父母长辈之间的亲情,主要是通过“常回家看看”这一方式,来向父母问寒问暖,让父母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来体现儿女们对长辈的孝顺。第二乐段是一个对比性强的乐段,全段为四个乐句。旋律明快亲切,也具有呼吁天下儿女“常回家看看”的性质和意味。它体现了现代社会里,儿女与父母的那种纯真的亲情,往往集中反映在“常回家看看”这一具体的行为过程之中。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把握该作品的情感内涵,体验和参与活动,感受歌曲中表达的亲情的情绪。 难点:第二乐段中的变化音#4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 钢琴、乐器若干、心形卡片等教具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件和教具截图) 设计意图 课题导入 播放视频《Tell me way》讲述: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歌曲《Tell me way》是一首反对战争的歌曲,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冷漠的作为,迪克兰这位小男孩用它空灵的声音嚎啕唱出“Tell me way”告诉我为什么,其实现在很多国家依然存在战乱,战争使他们失去家庭,失去父母,失去唯一的家,而我们,是非常幸运的生活在一个和平时代,幸福和谐的社会,有国才有家,而家是什么,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观看视频《Tell me way》,感受歌曲的含义。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内容与“家”息息相关,触动学生心灵深处那份强烈的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常回家看看》作者车行就是在他父亲不幸去世后,他才恍然发现“父亲”对他来说已是一种概念,回忆,他最深切的感受就是:天下的儿女对父母最好的报答就是常回家看看。 了解歌曲《常回家看看》作者车行 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使学生更好地接近作品,接近作者,理解音乐。 初次聆听,感受音乐 播放整首歌曲《常回家看看》设问:这首歌的情绪?(愉快、喜悦)留意歌词的内容写了什么,体会作者的创作心情?(刷碗、捶背等)(陪伴)歌曲分为几个乐段?(两个乐段) 聆听作者的心声《常回家看看》 通过设问和聆听歌曲,让同学们开始挖掘歌曲的音乐元素,从这些音乐元素中慢慢理解歌曲。 学习歌曲,演唱 播放第一乐段,通过挥拍强调休止符的运用规律。 学习第一个乐段,跟随音乐打拍子(4/4拍),找出第一乐段的创作特点并朗诵歌词。 通过朗诵歌词来感受休止符的运用深入感受家的味道。 播放第二乐段思考:与第一乐段唱的感觉有什么不同?(语气、情绪) 仔细聆听,思考问题 通过聆听,寻找音乐元素,与第一乐段进行对比,从而感悟回家的意义,和实际生活中如何常回家看看。 解决难点变化音记号:#升记号。钢琴伴奏教唱第二乐段 视唱简谱,带上歌词学唱第二乐段,领悟歌曲含义。 通过视唱简谱和歌词,分段分句的学习,解决变化音的视唱和把握整个第二乐段的演唱。 教师挥拍,学生演唱整首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