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754988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1.3二次函数y=a(x-h)2+k的图像和性质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1484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性质,图像,2+k,x-h,函数
  • cover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会画二次函数的顶点式y=a (x-h)2+k的图象;2.掌握二次函数y=a (x-h)2+k的性质;3.会应用二次函数y=a (x-h)2+k的性质解题. 数学思考 经历函数y=a (x-h)2+k图象画法与性质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解决问题 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并能运用性质、图象及数形结合思想解决相关函数问题。 情感态度 1.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品质。2.体验“数”与“形”的转化过程,感受函数图象的简洁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二次函数y=a (x-h)2+k的性质; 教学难点 掌握二次函数y=a (x-h)2+k的性质,并会应用;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模式 引入问题———师生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应用 课题: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 旧知回顾,引入课题  由问题引入,创设情境。 活动2. 课前预习,成果展示 学生小组展示展示自己预习的成果。 活动3. 作图观察,总结规律 动手操作,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创造揭示数学规律的环境 活动4. 牛刀小试,成果展示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5. 课堂练习,小组竞争 学生限时练习,完成指定练习,小组竞争,合作交流。 活动6. 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理清本节所学知识.总结情感收获,巩固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二次函数y=a (x-h)2+k的图象与性质(一)、问题:顶点不在坐标轴上的二次函数又如何呢?(二)、知识目标:1.会画二次函数的顶点式y=a (x-h)2+k的图象;2.掌握二次函数y=a (x-h)2+k的性质;3.会应用二次函数y=a (x-h)2+k的性质解题.(三)、重难点:掌握二次函数y=a (x-h)2+k的性质,并会应用; 1.教师出示问题,可以自问自答,也可以叫1-2名学生举手回答.2.由函数y=a x2图像平移类比进行思考。3.教师为了进一步强化函数y=a x2与函数y=a x2+k的关系,以及y=a x2与函数y=a (x-h)2的关系。 4.揭示未知引发学生思考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⑴.学生能否准确理解y=a x2与函数y=a x2+k的关系,以及y=a x2与函数y=a (x-h)2的区别与联系.⑵. 抓住问题的切入点:y=a x2与函数y=a (x-h)2的顶点的特点。(适时点播)   问题1:y=a x2上下移动得到了什么?问题2:y=a x2左右移动得到了什么?问题3:顶点不在坐标轴上的二次函数又如何呢?。目标达成点:1. 函数名与函数图像闪亮结合,引发学生的类比思想,培养猜想能力,“数”与“形”相结合的思维能力。2.类比,转化,由特殊到一般。引入问题“顶点不在坐标轴上的二次函数又如何呢”,引出课题: 二次函数y=a (x-h)2+k的图象与性质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2] 小组预习成果展示旧知回顾:1、将二次函数的图象向上平移2个单位,所得图象的解析式为 。2、将抛物线的图象向左平移3个单位后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教材助读:1、二次函数y=a (x-h)2+k与有怎样的联系?2、二次函数y=a (x-h)2+k有哪些性质? 1.本内容由学生事先完成,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 2.给学生讨论时间,分工合作,小组展示。自学成果展示。3.学生点评,促进数学情商教育,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 学生能否呈现出y=a x2与函数y=a x2+k的关系,以及y=a x2与函数y=a (x-h)2的关系.(2).学生能否理解二次函数y=a (x-h)2+k与有什么“形”上联系?总结、归纳出y=a (x-h)2+k的性质.(对于五个性质不要求说全)   意图1:检查前面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 意图2:调查了解学生对新课y=a (x-h)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