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奇的音乐要素》教学设计 科 目 音 乐 课程类型 鉴赏课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序号 授课内容 第一单元《走进音乐》 总课时 1 分课时 1 课 题 第二节《神奇的音乐要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音乐要素的组成,认识旋律、节奏、节拍、速度、音色。 2.体验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培养有意识地从音乐的表现手段去聆听分析,理解音乐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 逐步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音乐作品重点分析旋律、音色、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 表现中所起到的作用。 教学难点 欣赏音乐作品时能同时关注多种音乐要素的共同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对比法、分析法、体验法 教学设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 学 意 图 导入 新课 小结 一、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共同演唱作品《刮地风》 二、导入新课: 聆听以下音乐作品片段:《拉德茨基进行曲》、《小白菜》、《保卫黄河》;考虑:不同的作品分别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为什么? 是音乐要素所起到的神奇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寻找答案,看看音乐要素都包括哪些! 新课:《 神奇的音乐要素》 (一)、旋律: 1.完整聆听作品《拉德茨基进行曲》,带着以下问题:几个主题?表演形式?情绪?想到了什么? 2.听完之后,能不能哼唱出你印象中最深的那一句? 听到一首作品后留给我们最深印象的是旋律, 旋律也叫曲调,是音乐作品的灵魂。 3.看教材随音乐演唱旋律 旋律的不同走向在音乐作品中起到不同的作用。 例:《拉德茨基进行曲》主题A和B中旋律对比。 第一部分A段为单三部曲式(a+b+a)。其a主题是用带装饰音的八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写成 ,旋律较平稳,描写拉德茨基在马上的威武形象。 b主题无装饰音,音符时值拉长,因此抒情明亮、妩媚。 4.作品相关背景、作者介绍 5.拓展:教材P5(板书) 再次聆听音乐,当主题A出现时,分成三组拍打以下节奏。 6.填写评价表 (二)、节奏、节拍 1.聆听《小白菜》和《山不转水转》;感受其旋律特点;带给我们怎样的不同感受? 2.唱旋律(课件) 旋律特点:旋律构成基本一致, 为什么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从而证明另一音乐要素———节奏 节奏: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 或者说是音乐在时间上的组织,既有轻重缓急也有松散与紧凑。 1.节拍:是衡量节奏的单位,在音乐中,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在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 了解怎样区分、聆听音乐作品的节拍。 听强弱规律。 2/4 强、弱 3/4 强、弱、弱 4/4 强、弱、次强、弱 讲解“次强”。 4、练习:听作品片段分辨节拍(钢琴演奏主题片段) 《我和你》《大海啊,故乡》《赶圩归来啊哩哩》 (三)速度 1.听作品《威廉退而进行曲》带给我们的感受? 2.再次听(用钢琴演奏慢板《威廉退而进行曲》) 各自感受是啥?为什么同样的旋律、同样的节奏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速度———音乐作品的快慢相比较,感受速度能够改变作品的风格。 3.作品相关介绍(P10) (四)音色 1.聆听管弦乐《小巫师》主题片段 2.作者相关介绍(教材P7) 3.再次聆听作品,辨识主题,让学生来区分,各种乐器的声音色彩,描绘了故事的不同场景; “音色”———音乐要素的另一元素。 总结:本节课了解到音乐要素包括旋律、节奏(节拍和速度)、音色等多种要素;但音乐要素不仅仅是这些,还包括力度、和声、织体等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音乐欣赏中能够从音乐的这些表现手段去聆听、分析理解音乐,培养有意识的良好的欣赏习惯,从而提高大家的音乐欣赏水平。 带着问题 聆听、对比 谈不同作品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 聆听 带着问题 聆听 回答问题 对比作品中旋律不同走向带给听众的感受, 和老师共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