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829358

【中职音乐】高教版(第2版) 第二单元 美妙的歌声 第一节《中国民歌》教学设计(含单元分析表)

日期:2024-06-11 科目:音乐 类型: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26932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歌声,分析,教学设计,中国民歌,一节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名称 《中国民歌》 科目 公共艺术(音乐) 教学 对象 中职二年级的学生 课型 理实一体化 课时 1 授课 时长 1 设计者 所属 学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所用教材: 使用刘五华老师主编,高等教育-出卷网-出版的公共艺术(音乐篇)第二版 书号978-7-04-050226-8) 课题所属单元:《中国民歌》这一课选自高等教育-出卷网-的《公共艺术》音乐篇第二单元第一节。 课题在单元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国民歌》它是承接第一单元《聆听与感悟》的内容,在前述课程中,通过学习了解音乐的表现形式及音乐情绪等相关理论知识。第二单元则通过不同类别的歌曲形式展现音乐的魅力,将上述理论知识感性的表现出来,是对第一单元阐述的知识的具体化,也为后续课程介绍乐器,舞蹈和戏曲做好铺垫,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仍属于教材的起始阶段,做好本节课的教学,对整体课程具有导向和引领作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为中职二年级的学生。 学习情况分析: 我们学生大部分音乐基础都比较差,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及欣赏的内容、结构和难度,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知识与能力:1、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2、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增进学生对民族艺术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体裁的民歌,使学生了解民歌的分类及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中国民歌欣赏,使学生了解并热爱我国灿烂的民间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确立依据: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培养对教学而言尤为重要。掌握深入的音乐历史文化是职业素质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中国民歌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中国各地民歌受地域、语言、历史、文化、风俗的影响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学生通过了解民歌的形成、作用、体裁、特点等知识,感受各地民歌的魅力,激发起学习中国民歌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重点:中国民歌的分类及特点 难点:通过欣赏,使学生能够辨别歌曲所属类别 确立依据:教材本节安排的内容较多,范围较广,故安排两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是汉族民歌的部分:有劳动号子———《川江号子》,山歌———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小调———江苏《茉莉花》。主要是通过欣赏感受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歌,了解中国民歌的体裁、特点。掌握研究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课后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讲授法、谈话法、启发法、赏析法、讨论法、体验法等 六、创新点 本节课我采用口传心授、图片资料、音响资料(音乐素材)相结合,以启发、讲述、演示、练习等方法进行教授。学生通过“听”和“唱”等要素,去感受本课的内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是轻松愉快、宽松自主的。 七、教学环境设计(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视频、图片等 八、教学过程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化手段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音乐,让同学随着悠扬悦耳的音乐展开想象的翅膀。 请同学们欣赏一组民歌大联唱 导入新课: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它的民歌,民歌的内容非常丰富,民歌也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中国民歌。 聆听、感受音乐 民歌大联串视频 引导从身边的民歌开始认识中国民歌。 新课知识 什么是民歌? 民歌即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中,为了表达各种思想感情而即兴创作的歌曲。它经过长时间的、广泛的集体加工和口头传唱而形成。它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 我国的民歌有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