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157971

第2课 聆听 快乐的罗嗦(教案)音乐二年级上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210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课,聆听,乐的,罗嗦,教案,音乐
  • cover
《快乐的罗嗦》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快乐的罗嗦》是作曲家张式业根据彝族民间舞曲音乐改编而成的弹拨乐合奏曲。这是一首富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乐曲,曲调简朴、短小精悍,旋律优美、流畅。带有舞曲性的音乐,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感觉,再现了彝族人民轻歌曼舞、歌唱美好生活的欢快热烈的场面。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弹拨乐合奏曲《快乐的罗嗦》,分辨乐曲的段落,并感受乐曲所表达的兴趣。 2.对乐曲的主题重复能做出体态反应,尝试听出主题出现的次数。 3.体验乐曲速度的变化,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速度”变化的感受。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弹拨乐合奏曲《快乐的罗嗦》,分辨乐曲的段落,并感受乐曲所表达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验乐曲速度的变化,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速度”变化的感受。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快乐的罗嗦》音乐文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每个民族都用那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每个民族更是用那动人的音乐来赞美对生活的热爱。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由彝族民间舞曲音乐改变而成的彝族弹拨乐《快乐的罗嗦》。请同学们认真聆听音乐,感受乐曲的情绪,想象乐曲的场景。 【设计意图】通过话题直接导入新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学习新歌充满期待。 二、欣赏乐曲 1.初听乐曲,感受歌曲旋律。 请同学们认真聆听乐曲《快乐的罗嗦》,说一说这首歌曲的旋律是怎样的?你听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2.了解乐曲 《快乐的啰嗦》是作曲家张式业根据彝族民间舞曲音乐改编而成的弹拨乐合奏曲,在彝族方言中罗嗦就是彝族的意思。 这是一首富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乐曲,曲调简朴、短小精悍,旋律优美、流畅,带有舞曲性的音乐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感觉,再现了彝族人民轻歌曼舞、歌唱美好生活的欢快热烈的场面。 乐曲在简短的前奏之后,用彝族人民最喜爱的乐器———月琴奏出了这段舞曲的主题。 月琴,中国传统弹拨乐器,起源于汉代。由古代阮和琵琶演变而来。音箱呈满圆形,琴脖短小。琴颈和音箱边框用红木、紫檀木制,边框用六块规格一致的木板胶接而成。面板和背板桐木制。箱内置两道音梁,支两个音柱。四轴,四弦,每两弦同音,五度定弦。琴颈和面板上设八或九个品位。 3.复听乐曲。 我们对彝族文化有了一定了解之后,请同学们再来欣赏这首《快乐的罗嗦》,同时分辨一下这首乐曲可分为几段? 4.分段赏析。 (1)聆听主旋律并学唱,分辨其在第一乐段中出现了几次?将手放在头、胸、腹等高度来表示不同的音区。 (2)感受下一乐段,通过不同方式感受变化。 (3)感受三乐段在力度、速度上的变化。 (4)用a、b的形式表现音乐。 5.表现音乐 再次完整聆听乐曲,创编你喜欢的动作来表现乐曲,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欢快的舞蹈。 【设计意图】反复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欢乐,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乐曲。通过介绍乐曲的相关背景,帮助学生了解彝族文化,从而加深对乐曲的印象。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乐曲《快乐的罗嗦》,走进了彝族,更走进了彝族的音乐文化,相信那炙热豪放的音乐语言深深地打动了你我,今后我们要利用各种机会,更多的探究民族音乐文化的渊源,把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设计意图】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歌曲的欢乐,引导学生多多了解各民族的音乐文化,挖掘音乐的宝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