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18325

唐诗中的离别之悲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226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唐诗,中的,离别,之悲
  • cover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唐诗中的离别之悲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课上4课时 课下3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选题源自《唐诗宋词选读》、《唐诗三百首》,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巅峰,但唐诗离别诗歌中的悲剧意识却贯穿始终,通过学习诗歌,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其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会鉴赏诗歌,无疑在整个课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单元由 《送魏万之京》几首诗组成,是唐朝诗歌中的离别的悲剧意识的真实告白,学习这几首诗,能全面掌握唐朝诗歌中的离别诗这一主题。 整个单元将分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理解唐诗离别之悲形成的原因 。 指导学生诵读李頎的《送魏万之京》、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高适的《别董大》、王之涣《凉州词》、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几首诗,理解离别之悲的形成原因。专题二,理解离别之痛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引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完成。专题三,掌握体现离别之辈的美学价值。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性的。借助网络平台、图书阅览,搜集唐诗有关离别的诗歌。另外还有诵读,诗朗诵比赛,诗歌剧表演,诗歌创作、诗歌评析文章展示等。 预期成果:理解唐诗离别诗歌的悲剧意识,掌握诗歌鉴赏的的一般方法,撰写诗歌的赏析性文章。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理解唐诗离别的悲剧意识情怀。 2、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 。 3、能掌握诗歌鉴赏的常用方法。 4、撰写诗歌的赏析性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 为把握感情,读准语音、语气、节奏,进而学会诵读诗歌的方法。 2.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搜集有关杜甫悲己悲人的有关信息,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3.通过拓展延伸,联系现实生活,加深理解这一情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自己的情感体验感悟唐朝离别诗歌中的悲剧意识 ,探索离别诗的美学价值。 2、联系自身实际去体会离别之痛。 3、在诵读、品味中,探究肯定生命价值。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如何理解离别诗歌的形成原因? 如何理解离别之痛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 唐代离别诗歌的美学价值? 专题划分 专题一:离别诗歌的形成原因 ( 1课时) 专题二:离别之痛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 ( 2课时) 专题三:唐代离别诗歌的美学价值 ( 1课时) 专题一 离别诗歌的形成原因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离别诗歌的形成原因是整个单元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