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32185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第14章—函数概念一案三单设计

日期:2025-09-17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2150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14章,函数
  • cover
函数概念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第十四章一次函数的启蒙课。在这里学生初步接触了函数概念学习的入门,可以为以后学习函数以及不等式的内容打下基础。所以我认为本课内容它不但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有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也有一定的帮助。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对本节课内容的要求,针对学生的一般性认知规律及学生个性品质发展的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经过回顾思考认识变量中的自变量与函数. 2.进一步理解掌握确定函数关系式. 3.会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回顾思考过程、提高归纳总结概括能力. 2.通过从图或表格中寻找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提高识图及读表能力,体会函数的不同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 1.积极参与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2.形成合作交流意识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进一步掌握确定函数关系的方法. 2.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难点: 认识函数、领会函数的意义. 【学生分析】 学生具备基础的几何知识,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好奇心强,有探究的欲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运用所学推出新知。 【教学方法】 课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根据自己的学习,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从而发现本节课存在的难点问题 课上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利用《问题生成评价单》,以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为主。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并通过动手实验,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静态的方式动态化,从而突破本节的难点。 最后通过《问题训练评价单》对学生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验证,做到查漏补缺 【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是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宗旨;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情景引入,激发兴趣,学习过程体现自主,知识结构循序渐进,转化思想有机渗透,注重了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给学生构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舞台,提高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 【教师准备】 《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 【教学过程的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 生 行 为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所研究的每个问题中是否各有两个变化?同一问题中的变量之间有什么联系?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变量确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是否随之确定一个值呢? (1)下图是体检时的心电图.其中横坐标x表示时间,纵坐标y表示心脏部位的生物电流,它们是两个变量.在心电图中,对于x的每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吗? (2)在下面的我国人口数统计表中,年份与人口数可以记作两个变量x与y,对于表中每个确定的年份(x),都对应着个确定的人口数(y)吗? 中国人口数统计表 年份 人口数/亿 1984 10.34 1989 11.06 1994 11.76 1999 12.52 上课之前先检查学生对《问题导读评价单》的完成情况 上节情景问题中时间t是自变量,里程s是t的函数.t=1时的函数值s=60,t=2时的函数值s=120,t=2.5时的函数值s=150,…,同样地,在以上心电图问题中,时间x是自变量,心脏电流y是x的函数;人口数统计表中,年份x是自变量,人口数y是x的函数.当x=1999时,函数值y=12.52亿. 从上面的学习中可知许多问题中的变量之间都存在函数关系. 通过身边的事例进行导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来源于数学。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一: 1.在计算器上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操作: 填表: x 1 3 -4 0 101 y 显示的数y是输入的数x的函数吗?为什么? 2.在计算器上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操作. 下表中的x与y是输入的5个数与相应的计算结果: x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