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480319

2021-2022学年 人教版(中职) 拓展模块 第六单元17《庖丁解牛》(课件46张)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8560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1-2022,单元,课件,庖丁解牛,模块,第六
  • cover
(课件网) 庖丁解牛 庄周 知人论世 庄子,名周,字子休,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附近)人,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学派”。曾经做过漆园吏。他可能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生活贫苦,学问渊博,善于辩论,他的著作辑入《庄子》一书,现存33篇。该书由后人整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所作。《庄子》一书的寓言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庄周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抱着无可奈何、玩世不恭的态度,宣扬并追求一种完全恢复人的“天然本性”的精神境界。 思想主张 庄子主张“天道无为”。“道”是什么?《庄子 大宗师》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 齐物论》说:“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庄子主张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庄子 德充符》说:“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观之,万物皆一也。”这是一种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它的意思是说:如果你用“异者”的眼光去看,那么,肝与胆的距离就像楚和越那 样遥远;如果你用“同者”的眼光去看,那么,万物都是一样的。 庄子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庄子 逍遥游》中提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他提出一种绝对自由的理想人格,这种人格不感到自己的存在(无己),不追求什么功名事业(无功),不顾及别人对自己的毁誉(无名),这种人在精神上才是自由的。 第一部分(首段):庖丁解牛 第二部分(第2、3段):技高原因 第三部分(末段):引出养生之道。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yǐ,砉huā然向xiǎnɡ然,奏刀騞huō然,莫不中zhònɡ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庖(páo)丁:名丁的厨工。文惠君:即梁惠王,也称魏惠王。解牛:宰牛,这里指把整个牛体开剥分剖。踦(yǐ ):支撑,接触。砉 (huā)然:象声词,形容皮骨相离声。向然:向,通“响”。 奏:进(刀)。騞(huō)然:象声词。 《桑林》:传说中商汤王的乐曲名。中zhònɡ音:合乎音律。中,合于;符合。 《经首》:传说中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会:音节。 庄子从哪两个角度描写解牛的精彩表演? 动作、声音 庄子从哪两个角度描写解牛的精彩表演? 动作、声音 庄子从哪两个角度描写解牛的精彩表演? 动作、声音 5个动词 庄子从哪两个角度描写解牛的精彩表演? 动作、声音 5个动词 ———解” 手 “触”肩“倚”足“履”膝“踦” 庄子从哪两个角度描写解牛的精彩表演? 动作、声音 5个动词 ———解” 手 “触”肩“倚”足“履”膝“踦” 声音———砉”、“騞” 比喻--“桑林之舞”、“经首之会” 庄子从哪两个角度描写解牛的精彩表演? 动作、声音 5个动词 ———解” 手 “触”肩“倚”足“履”膝“踦” 声音———砉”、“騞” 比喻--“桑林之舞”、“经首之会” ———赞赏 作者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桑林》之舞”,奏刀发出的声音合于“《经首》之会”? 作者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桑林》之舞”,奏刀发出的声音合于“《经首》之会”? 作者写解牛时不闻牛惨叫,只能听到悦耳的刀声,暗示了牛在毫无痛苦的情形下被“解”了,说明庖丁的技艺确实出神入化。作者通过对庖丁优美和谐的动作及悦耳的刀声的描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