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485357

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7单元3、音乐知识《京剧常识》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3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287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音乐,文艺,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
  • cover
京剧常识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以及它的表现形式和特点,来感受体验京剧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热爱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不同的视频片段来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还通过学唱、模仿等来体验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3.情感价值目标 通过学习京剧,让学生了解京剧、熟悉京剧。从而培养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初中生的音乐素养普遍较低,音乐欣赏面较为狭窄,绝大部分只喜欢流行音乐,对我国的戏曲音乐了解甚少。更为糟糕的是缺乏兴趣,对戏曲音乐持冷漠态度,既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原因是:节奏太慢,唱了半天也不知道唱些什么,没有时代感,与平时听的歌曲完全不同,太难学了等等。所以,本节课的关键是选材。所选内容不能太多,技术不要太难,要贴近生活,学生可以理解和模仿。这样,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京剧的“唱”和“做”两项基本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戏曲的感受、鉴赏和表现能力 4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京剧的魅力。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视听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1. 组织教学; 2. 多媒体播放《苏三起解》。 〔设计意图〕 营造氛围,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更快的进入教学情境中之。 提问:与京剧相关的知识。(三个问题请学生回答)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 (一)京剧简介 1. 京剧的起源 乾隆时期,徽班进京献艺得到的嘉奖。后留京发展,它吸纳了百家之长,不断融合发展,最终形成我们今天的国粹--京剧。它盛行于民国时期。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 京剧的特点(先讲再看视频,带问题看视频《昭君出塞》,再问视频相关的问题) 第一:综合性。 指京剧中包含了多种艺术形式,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在京剧中结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2·1·c·n·j·y 第二:虚拟性: 京剧的场景和道具相当简单,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演员在台上用高度虚拟化的表演引发观众的想象和共鸣。所谓“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眨眼间数年光阴,寸注香千秋万代。船行马步,刮风下雨 ,”播放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特点。 第三:程式化 各行都有一套比较严格的表演程式,剧本、角色、唱腔、化妆、服装等各个方面来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它的表演艺术讲究虚实结合,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表演的空间和时间限制。 〔设计意图〕 由于京剧形成及发展历史的知识讲解相对枯燥,结合视频加以理解,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2-1-c-n-j-y 认识脸谱 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完后,请大家回答老师几个问题 提问:1.京剧中有几大行当? 2.京剧的行当,生,又可分为哪几种? 2.被称为“花脸”的行当是哪一个? 师:说起“净”,它是京剧剧刷中造型最夸张的一个行当,他的脸谱有着 不同的顽色。有谁能说出脸谱有哪些颜色,分别代表着什么意思? 生答 〔设计意图〕 视频里展示的各种脸谱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京剧脸谱的种类和不同的人物性格特征。 (三)京剧的表演形式。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唱、念、做、打)。 本节课我们先了解“唱”和“做”,关于“念”和“打”下节课学习2 教育「1」京剧的唱腔丰富多彩,它分为两大类:二黄腔和西皮腔。 西皮 是京剧的主要声腔之一。曲调活泼、欢快,唱腔刚劲有力、节奏紧凑,非常适合表现欢快跳跃、坚定的情绪。 二黄 唱腔舒缓,平和,稳重,深沉,适合表现沉思,忧伤,压抑,叹的情绪。 聆听两段京剧唱腔,辨别其唱腔的类别。 1网播放音乐 播放音乐《卖谁》和《大唐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