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488791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4.3 “边角边”判定 教案

日期:2024-06-18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1262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边角边,判定
  • cover
4.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 第四章 三角形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对三角形比较熟悉,会准确找出边和角。在前面几节中又学习了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ASA、AAS。能够根据给出的条件画出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并且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历了一些画图、推理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推理问题,感受到了动手画图对比的重要。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合作学习的过程,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科书基于学生对前三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认识,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根据第一节的经验,可知判定一个三角形全等需要三个条件,除了三边、两角一边、还剩下两边一角的情况。学生能够画图对比,得出“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个结论。并针对“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举出反例,与前面几节的学习形成一个严谨的课堂结构.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组画图比较,得出SAS的结论,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能够利用全等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并会用数学语言说明理由.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合作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 1.通过画图、思考、探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并使学生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在解决问题中发现问题,通过虚心交流解决问题,互相启发,互相受益,在活动过程中体会结论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依据已知结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并能用它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五、教学难点 探索“SAS”及应用. 六、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 七、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圆规、量角器、三角形纸板. 八、教学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八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温故知新;第二环节,问题导入,分类探究;第三环节,探究新知,获得结论;第四环节,当堂检测;第五环节,巩固提高;第六环节,学以致用;第七环节,课堂小结;第八环节,布置作业。 九、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引课小颖作业本上画的三角形被彩墨污染,她想画出一个与原来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她该怎么办呢 你能帮帮小颖吗 学生在已有学习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基础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会发现已有的知识解决不了。 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二、温故知新复习提问:到目前为止,你知道哪些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能用语言来叙述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三边分别相等(SSS)两角一边:1.两角一边(ASA)2.两角及一角的对边(AAS) 学生在回顾过程中积极思考,归纳总结,对现有的判定方法有了进一步的巩固和理解,并通过语言描述,更加深了印象,很好的做到了温故知新. 三、问题情境、分类探究 根据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至少需要三个条件,除了上述三种情况外,还有哪种情况? 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很快说出“已知两边及一角有两种情况,分别是:两边夹角和两角及一边的对角。” 让学生类比两角一边的情况得到两边一角的两种情况,从而打开了学习的大门,在课堂中用学生找到的问题作为突破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探究新知,获得结论探究(1)两边及夹角三角形两边分别为4.5cm,5.5cm,它们所夹的角为40°,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 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一定全等吗? 改变上述条件中的角度和边长再试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