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婆的澎湖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简述校园音乐的基本含义、发展进程及音乐特点。 2、通过学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体验校园歌曲的韵味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3、用阿卡贝拉形式演唱歌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歌曲,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怀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歌曲为宫调式,二段体结构。歌曲第一部分从低音区缓缓进入,曲调平稳,第3小结的六度跳进使歌曲富有动感,让人们联想到漫步走在童年时熟悉的沙滩,留下了一步一个脚印的生动场景,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抒发了对美丽家园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 能流畅、完整地有感情演唱歌曲。 2、 曲中带有切分节奏的音。 教学难点: 能与同学一起配合用阿卡贝拉的形式演唱歌曲,共同合唱三个声部甚至五个声部。 教学过程: 一、引课 请同学们一起聆听3个音乐片段,猜一猜它们的歌名,说一说它们的体裁。(戏曲 山歌 流行歌曲)流行歌曲深受大家的喜爱,那你们知道吗流行歌曲也是有不同的分类的,如乡村音乐、西北风、爵士音乐、校园歌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个分类———校园歌曲。 二、新课教学 大家知道什么是校园歌曲吗?它有什么特点?(校园歌曲流行于校园,深受学生喜爱,曲风轻松活泼,旋律清新,通俗易唱。)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校园歌曲。(校园歌曲流行于校园,深受学生喜爱,是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声与感受的创作歌曲,校园歌曲朝气蓬勃,极富有校园味道,毫无矫饰,完全是率真性情的流露,听起来十分感人。它形象地反映出青年学子的生活,表现出年轻人的朝气蓬勃、青春活力。校园歌曲最早出现在日本,20世纪70年代中期,校园歌曲在台湾兴起并且发展迅猛。如果说日本的校园歌曲是校园歌曲未定型前的最初形式,那台湾则是校园歌曲真正成型的诞生地,并将校园歌曲推向辉煌。台湾共产生了300多首校园歌曲,侯德健的《龙的传人》、叶佳修的《乡间的小路》等,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罗大佑的《童年》。)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唱一首台湾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叶佳修的《外婆的澎湖湾》是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这首歌是歌者潘安邦本人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阳光、沙滩、海浪等场景让我们感觉到歌者当时的快乐;澎湖湾本来是一个地名,但因这里有自己和外婆的足迹、欢声笑语,有外婆的关怀与疼爱,说到这个地方就一定会想起外婆,所以在歌者心里,这里便成了外婆的澎湖湾。演唱时应该将这份轻松快乐的感受唱出来。)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 学唱歌曲:①初听一遍歌曲,熟悉旋律。②再听一遍,随音频哼唱歌曲。③轻声跟音频唱,注意歌曲的情绪。④跟老师的钢琴演唱,注意将歌曲的节奏(切分节奏)及情绪演唱正确。⑤通过这么多遍的听唱,大家已经能够唱熟歌曲,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一致的吗?(第一段节奏跳跃欢快,富有动感。第二段旋律舒展深情)歌曲结构:宫调式二段体(A+B)两段情绪不同,在演唱时要注意。 在学唱的过程中老师着重教唱的“x x x”节奏型叫切分节奏,将强弱拍的规律打乱,使原来的强弱关系颠倒了。 拓展:这首歌曲我们已经唱得很熟练了,下面我们来给这首歌添花加彩,让它更加丰富。我们用阿卡贝拉的形式唱一唱这首歌曲。大家知道什么是阿卡贝拉吗?我们一起先来看一小段阿卡贝拉的演唱视频。这段演唱有什么特点?(纯人声,没有任何乐器。)了解一下阿卡贝拉(阿卡贝拉(A Cappella)指由中世纪教堂音乐发展出来的无伴奏人声合唱音乐,是一种不依赖乐器的人声音乐、人声敲击乐及人声BASS的结合。在这个平台上交织着其他各种人声乐器旋律,模拟吉他、大小提琴、管乐、自然界动物的声音及没有实际意义的音节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