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566171

粤教版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第四单元《风筝飘飘》第一课时 课件+教案

日期:2024-06-01 科目: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109789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课时,第一,风筝飘飘,单元,教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粤教版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 第四单元《风筝飘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风筝飘飘 单元 四 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 年级 三年级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风筝的起源,了解风筝的文化。2、学习风筝的种类及节日,激发学生对风筝文化的探索。3、激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重点 初步了解风筝的起源,了解风筝的文化。 难点 激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出示古诗: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2、从古至今,在春暖花开的日子放风筝都是孩童们喜欢的活动。在郊外,在城市的公园、广场,随处可见孩童们放风筝的身影。他们放的风筝既有充满中国传统特色的纸鸢,也有造型别致、图案新奇的新型风筝。3、出示风筝的图片。4、同学们,你们有风筝吗?你们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放风筝吗?这节课,我们就学习《风筝飘飘》5、出示课题:《风筝飘飘》 指名读古诗交流欣赏交流齐读课题 通过学过的古诗引出风筝的概念,然后出示图片欣赏风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风筝的历史1、交流:同学们,你们知道风筝的历史吗?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汇报交流。3、风筝的发展历史:(1)墨子费时三年,以木头为材料,制作成了一只木鸢,飞升天空,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做的这只木鸢,是中国最早的一只风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距今已经有两千四百多年了。(2)鲁班根据墨翟的理想和设计,用竹子做风筝。鲁班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了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3)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敷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4)南朝的“侯景之乱”,梁武帝被侯景围困,城墙被包围。曾放风筝向外求援,,不幸被叛军发觉射落,不久台城即遭攻陷,梁朝从此也衰微灭亡。(5)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中国返回欧洲后,风筝才开始在西方传播开来。(6)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7)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8)明清时代是中国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明清风筝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和放飞技艺上都有了超越前代的巨大进步。当时的文人亲手扎绘风筝,除自己放飞外,还赠送亲友,并认为这是一种极为风雅的活动。(9)在一些国家的博物馆中还展示有中国风筝,如美国国家博物馆中的一块牌子醒目的写着:“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英国博物馆也把中国的风筝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4、风筝历史悠久,是一种文化的发展与传承。5、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风筝文化。二、风筝的文化1、风筝象征着“福气”、“长寿”、“喜庆”“吉祥”。2、求福:此有关的吉祥图案与风筝有“连年有鱼”“喜庆有余”“鲤鱼跳龙门”“平安如意”等。3、长寿:与此有关的吉祥图案与风筝有“祥云鹤寿”“八仙贺寿”等。4、喜庆:与此有关的风筝和吉祥图案有“喜上眉梢”“双喜登眉”“喜庆有余”“福禄寿喜”等。5、吉祥:以瑞禽仁兽及其他物象构成的传统吉祥图案有“龙凤呈祥”“二龙戏珠”“彩凤双飞”“百鸟朝凤”等。6、交流:放风筝的好处:(1)能使人情绪开朗、心境愉悦。(2)可以舒展筋骨,让身体随着放飞的风筝而不停地移动,从而活动四肢百骸。(3)放风筝时,双眼面对蓝天,飞行的风筝千姿百态,可以消除眼肌疲劳,调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