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83915

1.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日期:2024-06-18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4877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 cover
1.2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数学组 夏羽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2.学会在简单的图形中辨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 通过变式,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决与探索的过程。 2.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类比、分类讨论及分离基本图形等数学思想。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从奥运比赛引入新课,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在图形中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震撼,同学们心里肯定都有难忘的一幕吧,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女子四人双桨夺金的激烈场景,请看 女子四人双桨的成功取决于完美配合,每一支船桨都于支点所在直线交成四个角,如果你是教练,你会关注哪些角的关系? (设计说明:1、从奥运比赛引入新课,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2、学生经历实物图形到几何图形的抽象,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在第一幅图得到的“两条直线相交”几何图形中,我们得到除平角外的四个角,有对顶角、互为补角的角与角之间的位置关系,到第二幅图:为了解决队员间的配合问题,我们还要研究不同顶点的角与角之间的关系,这些不同顶点的角就是我们本节要研究的内容,感受学习本节课的意义,进而引出课题:1.2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二)知识探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1)共同探索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形成条件: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形成除平角外的八个角,简称:三线八角 (2)共同探索同位角的概念 问题探究:∠1与∠5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接上面的方法,先观察上面的4个角,他们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所截形成的,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逐步思考它们的位置关系: ① 它们在被截直线a、b的位置? ② 它们在截线c的位置? 学生表述得到的位置关系,可能会得出右侧、上方等说法,得到关键词:同侧、同旁,再给出概念:我们把在被截直线同侧、截线同旁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并完整叙述:∠1与∠5是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得到的一对同位角。(在图中把∠1与∠5分离出来) ③ 还能发现其他同位角吗? ④ 请学生在练习纸上分离出4对同位角,从形状上观察,发现了什么?(字母F型) (设计说明:这里采用分类分步的方法,从简单开始探索。由于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名称已经固定,所以探索的重点在发现位置关系和用准确词语概括这种位置关系,按照观察—描述—归纳—再现的流程,认识同位角。) (3)小组合作探索同旁内角、内错角的位置特征 问题探索:类比上面的探索过程,小组合作完成∠2与∠5 、 ∠2与∠8的位置关系 (设计说明:在认识了同位角的概念后,自主探索同旁内角、内错角是一种发展的眼光认识事物的过程。) (4)对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基本图形及类似字母作知识梳理,使学生养成及时归纳、及时总结的习惯,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三)、发展变化--让我们一起来运用 在刚才“三线八角”图的基础上,进行变式:(把两条被截直线竖起来,图如下:) 例1:已知直线a,b被c所截, 指出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学生完成 学生评价 (设计说明:这是一个标准的三线八角图,相对于刚才讨论的那个图,只是被截两直线的方向发生了一些变化,学生在刚才的基础上很快能完成此题,进一步使学生巩固三类角的位置特征,也为下面的变式作下铺垫。) 一变:在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