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904426

人音版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7《钟声叮叮当》

日期:2024-06-08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906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音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钟声叮叮当
  • cover
课 题 《钟声叮叮当》 科 目 音乐 教学对象 三年级 课 时 1课时 授课教师 教材分析 《钟声叮叮当》是一首曲调短小精悍,旋律、优美的儿童歌曲。6/8拍,大调式。歌词 “叮叮当”模拟了悠扬的钟声,仿佛使人聆听到美妙的钟声在空中回荡。全曲只有二个乐句,基本节奏型相同,在旋律上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下移三度的模进,每乐句中都有一个四度的音程跳进,在平稳中呈现出起伏,仿佛动听的钟声在不断地敲着。歌曲的合唱声部,只运用了同音的支声“1”、“5 ”作为衬托,丰满了悦耳的钟声效果,犹如交织成一曲美妙动听的“钟声交响曲”,在人们耳边久久回响。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较好,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并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能够正确的用语言表达歌曲情绪,能够感受音乐的美。三年级学生对合唱歌曲,只是大概了解,经过学习《美丽的黄昏》,有了初步体验。但在合唱中,声部间的和谐、均匀,音准等方面有待加强,还需多加练习。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歌曲,感受钟声的美妙,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2、能在合唱的形式中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3、用听、视、唱结合的方式学习歌曲。 教学重点 唱准4、7、1。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并尝试合唱二声部。 教学方法 听唱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教 具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导入 1、师生问好2、和声练习。听钟声,并模仿,感受钟声的音色。3、模唱12356和音程。4、加入4、7、1。 师生问好分声部唱13、35、51。听并模仿钟声,感受钟声的音色。模唱12356和音程。跟琴模唱。 循序渐进进行和声练习,为学唱歌曲做铺垫。感受钟声的音色,并学习正确的发声方式进行发声练习,唱准音准。唱准4、7、1。 三、新授 1、初听歌曲,感受情绪,并跟随歌曲律动。2、再次聆听,感受旋律。3、复听歌曲,随歌曲划旋律线。4、用“lu”模唱。5、用唱名唱旋律,说说哪句不好唱或唱的不准。并跟琴唱一唱。6、完整演唱旋律。7、小组合作,朗读歌词。8、加入歌词演唱歌曲。9、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换气记号”的作用与延音记号。10、完整演唱第一声部,注意换气记号,教师唱第二声部。1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12、师伴奏范唱,生轻唱第二声部,加入柯尔文手势。13、师伴奏,生唱第二声部。14、了解“重音记号”,并运用到演唱中。15、再次演唱,注意重音记号。16、师生合作、分声部合唱。17、分组合作,合唱歌曲。 聆听歌曲,感受情绪,并跟随歌曲律动。边听边画旋律线。 复听歌曲,划旋律线。 模唱旋律。用唱名唱旋律,解决难唱的乐句。小组合作,朗读歌词。加入歌词演唱歌曲。认识、了解“换气记号”和与延音记号的作用。完整演唱第一声部。注意遇到换气记号要换气。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轻唱第二声部,加入柯尔文手势。生跟琴演唱第二声部。认识、了解重音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再次演唱,注意重音记号。与教师合唱歌曲。小组合作,分声部合唱歌曲。 感受歌曲情绪。熟悉旋歌曲旋律。学唱第一声部。解决音准。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熟唱歌曲第一声部。认识、了解换气记号与延音记号的作用,并运用到歌曲演唱中。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学唱第二声部。认识、了解重音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尝试、感受合唱时,声部间声音的和谐、均衡。 四、总结 1、引导学生谈谈对二声部歌曲的感受。2、欣赏合唱曲。3、教师小结,随音乐出教室。 说说对二声部歌曲的感受。聆听合唱歌曲。 使学生感受、体验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感受合唱魅力。 板书设计 钟声叮叮当(合唱) 换气记号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