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间的小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演唱《乡间的小路》,灵活渗透歌唱的姿势与歌唱的气息知识,尝试用口琴(竖笛)吹奏歌曲一个乐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乐器教学的介入,以及聆听、演唱、律动、合作学习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音乐水平。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乐器教学,提高音乐学习兴趣,增强合作意识;清晰正确的演唱歌曲,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对家的爱。 教学重点:声音统一,气息均匀的控制能力;合作学习吹奏。 教学难点:歌曲演唱与乐器教学的融合、互补。 教法策略:自学与听唱结合法、合作学习法、聆听、演唱 教学准备:钢琴、口琴、吉他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课堂常规训练(自选拿手乐器) (1)口琴(竖笛)吹奏音阶 (2)口琴(竖笛)吹奏《欢乐颂》或《海鸥》 二、练声 1、跳音练习 1 3︱5 —︱5 3︱1 —︱ mi mi mi ma ma ma 2、哼鸣练习:带i母音及a母音练习 1 3 2 4 ︱3 5 4 2 ︱1 -︱ mi ma 三、歌曲学习与演唱—《乡间的小路》 1、导入 (1)出示课件,介绍作品。 (2)播放歌曲,听听叶佳修创作的《乡间的小路》都有什么? 2、 教唱歌曲 (1)学唱歌谱,老师用口琴吹奏一次,跟老师唱一次,互相帮助尝试用口琴(竖笛)吹奏歌曲一个乐句。 (2)播放范唱音乐,学生用LA来哼唱。 (3)讨论:歌曲分了多少部分? (示谱)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共三个部分,并且第三部分变化重复了第一部分;(出示1和3)出示:这样的结构我们称为带再现的三部曲:表示为 A B A’。 (4)用多媒体出示歌谱,请学生再听,注意歌曲的演唱顺序。 (5)教师指导认识“反复记号”、“附点音符”、“休止符”、“三连音”、“切分音”。 (6)学唱歌曲:三部分该怎样唱?(前、后部分欢快、跳跃,中间部分优美连贯)情绪讨论,复习歌曲:同学们,你觉得A段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呢(轻快活泼)?B段的情绪变得怎样了(激动舒展)?A’段尽管是变化重复的A段,但是这里的情绪变得更加得轻松悠闲了。所以同学们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不同情绪的体现! A、跟随口琴慢速轻唱A部分。教师提示:注意“声断气连”和前半拍休止。 B、跟着口琴轻唱B部分,让学生自己发现难点。 师:有没有哪个地方每次都唱不好? 师示范,学生分句模唱两个乐句,注意附点节奏。 叫个别学生单独唱,学生进行评价。 C、学唱A’部分。 D、全曲连唱。 3、歌曲理解与处理,(理解、体验和感受不同的“家”) (1)教师分别用吉他弹唱两种不同的速度演奏歌曲: 第一种:中速 第二种:快速 (2)提问:你觉得这两种风格的《小路》各表现的是什么样的路、什么样的家? (3 你觉得那种表现风格比较合适属于你自己的故乡的小路?并说说理由,学生讨论 (4)老师小结: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无论我们走到何方,思乡的旋律将永远萦绕在我们的身旁。让我们共同来热热爱我们的校园,爱我们的家乡,热爱家乡的小路。第一种中速,表现的是甜美、幸福的路,是幸福之家;第二种是快速,表现高兴,快乐,是个快乐的家庭! 四、创编活动 1、有没有同学知道校园歌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学生回答后,简单认识吉他) 2、同学们,那个时候,经常会在公园里、各大院校的舞台上、校园的青草地上,听到吉他的弹唱声……自在又温馨!木吉他是校园歌曲的主要伴奏乐器。今天老师突发奇想把吉他让给我们一起来过过瘾吧!让我们走进大学的校园里,自己伴奏自己唱…… 3、小组表演 同学们学得真快,现在我们加入一些声势动作表演一下。会捻指吗?练习捻指,出示节奏,跟着节奏练习。同学们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演呢?(拍手、跺脚等等,逐一练习) 五、小结拓展 1、校园歌曲:轻松活泼,清新自然,旋律简单优美,易学易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