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071293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4.1.2认识三角形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1474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下册,4.1.2,认识
  • cover
4.1认识三角形(第2课时) 1. 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上节已经学习了有关三角形的一些初步知识,能在生活中抽象出三角形的几何图形,并能明确给出三角形的概念及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以前的几何学习过程中,已对图形的概念、线段及角的表示法、线段的测量及三角形概念、表示法、内角和有了初步认识.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 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基于学生在上一节中学习了有关三角形的一些初步知识,并对三角形的角关系也能很好理解.教学中注重三角形三边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又能应用于实践的思想,在解题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因此,本节课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会按边对三角形分类并掌握三边关系,并能运用三边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掌握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情感与态度: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反思,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设计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环节:现实情境引入、认识等腰三角形及按边对三角形分类、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基础巩固、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自我检测。 第一环节 现实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 活动一 (1) 观察下面的三角形,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相应的椭圆框内: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2)在上面的三角形中各自的边长有什么关系?有等腰三角形吗? 活动目的: 本活动在于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悟分类的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实际教学效果: 学生能够根据上节课的内容,将所给的三角形按角进行分类,在复习上节课知识的基础上,类比想到第二问,体会如何按边来分类,教学过程中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 第二环节 认识等腰三角形及三角形按边分类 活动内容: 1.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定义 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有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问题一:从定义上你能看出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关系吗?(学生讨论给出) 2.三角形按边分类: 按边分: 活动目的: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认识,引出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以及三角形按边分类,进一步体现数学分类的思想。 第三环节 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 活动内容: 小组活动二: 问: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够组成三角形?三条线段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准备5根木棒长分别为3cm,4cm,5cm,6cm,9cm,任意取出3根首尾相接搭三角形,并填表: 选择的长度[] 能否搭出三角形 示意图 能 不能 3cm,4cm,5cm √ 小组活动三: (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量出它的三边长度,并填空: a=_____;b=_____;c=_____。 (2)计算并比较: a+b____c; b+c____a;c+a____b。 a-b____c;b-c____a;c-a____b。 (3)通过以上的计算你认为三角形的三边存在怎样的关系? 整理得到: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例如在△ABC中,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我们有点A到点B,C的距离之和要大于线段BC的长,即 AB+AC>BC。 问题二 活动目的:通过设计两个活动,让学生经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一结论得出的过程,并通过练习的设计进一步加深对这一结论的理解。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能在活动中合作学习,共同探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经历活动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加深对结论的理解。 第四环节 基础巩固 活动内容: 1.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cm和8cm的木棒,用长度为2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