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悯 农 》 教 学 设 计 教学内容: 走进音乐世界教材(花城版)第四册第八课内容《吟唱古诗词》—《悯农》 教学评价: 在本节课中,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以“生”为本,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与创造体验,巧妙地把学习内容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导入、唱歌、律动、表演等),通过师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全面互动,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及协调能力都达到一定的成效,集体合作完成的演唱演奏及创编活动等,都有不同程度上的进步.同时也通过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的方法,找出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学情分析: 低年级儿童性格活泼好动,好奇好玩,喜爱模仿,以形象思维为主。我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唱歌、律动、表演相结合等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作品体现了通过音乐与文学作品相互融合,且与生活紧密联系,让每一位学生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并用各种手段来表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教学内容分析: 《悯农》为唐代诗人李绅所作。歌曲共8句,其中3、4句和7、8句是完全重复的乐句。歌曲是一首2/4拍子歌曲,曲式结构:A{a+b+c+d} B{e+f+c+d}.歌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农民在烈日下辛勤耕作的艰辛.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歌唱《悯农》一曲,让学生体验农民伯伯耕种的艰辛,懂得珍惜粮食,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培育孩子们的美好的情操。 (二) 过程与方法:1、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孩子们感受乐曲中描绘的农民伯伯耕耘的情景,体验劳动的艰辛。 2、通过师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全面互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歌唱活动中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三) 知识与技能:1、歌唱以唐诗创编的歌曲《悯农》,体会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 2、通过体态律动和乐器伴奏,培养二拍子的韵律感。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歌唱和体验以古诗创编的歌曲《悯农》。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若干打击乐器、锄头、稻穗、帽子、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 、师生随着音乐律动进音乐室。 2、.作为背景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悯农》,出示古诗图片。 3、.熟悉歌曲旋律,挥动手臂并划出旋律线条。 4、揭示课题《悯农》。 二、学唱新歌,感受音乐。 1、气息练习:练习气息的控制与声音的保持。 2、用“lv"唱歌曲旋律,作为发声练习。 3、播放歌曲:.说说歌曲的拍子、速度和情绪。 4、观看乐谱,熟唱旋律。 一边唱一边找,通过找出重复乐句,使学生了解了乐句的结构。 5、 学唱歌词。 (1)先跟琴独句学唱歌词。 (2)教师指导难唱的乐句。 (3)多种演唱方式训练:如提示唱(我唱第一小节,你唱其余的小节);翻译唱(我唱1的旋律,你唱1的小节);接龙唱(我唱1,你唱2,我唱3,你唱4.--) 6、学生再跟钢琴伴奏唱歌曲。 7、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碰钟、双响筒、铃鼓、三角铁) 三、音乐实践,提高能力。标题<我来当个小农民> 1. 有的学生拿锄头律动,模仿农民辛勤耕耘的动作。 2.有的学生扮演稻穗做摇摆的律动,其他学生唱歌曲。 四、情感教育 学生通过模仿农民辛勤耕作,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粮食来之不易,也懂得尊重农民的劳动精神。 四、结束本课,律动离开。 这节音乐课,我们学会了以古诗创编的歌曲《悯农》,还懂得了要珍惜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播放歌曲《悯农》,学生律动愉快地离开音乐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