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热辐射 课标要求 6.3.3 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现象,知道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6.3.3 举例说明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列举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观察教师设计的小实验,知道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直接传递到地球上,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热辐射的能力不同。 2、通过预习课本,能制定较完整的探究计划,控制变量的意识,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 3、能进行多人合作,愿意沟通交流,形成集体观念。’ 4、结合生活经验了解热辐射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热辐射。 难点:设计只有一个变量的实验。 评价任务(紧扣学习目标) 任务一:太阳的热是如何传递到地球上的。(检测目标1) 任务二: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相同吗?(检测目标2、3) 任务三:了解热辐射在生活中的应用。(检测目标4) 资源与建议 1.课前准备(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浴霸 小太阳打开就热的现象。 2.学习过程:首先,通过小实验明白热辐射;再次,明白不同物体吸热的能力不同;最后,明白热辐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课前探究 观察生活中利用热辐射的物品,有什么特点?到课堂上来说一说。 ( 《热辐射》课前预习单 我知道 是热辐射 我采用的方法是: 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热辐射的能力 1. 2. 3. ) 任务一:太阳的热是如何传递到地球上的。(检测目标1) 一、情境聚焦 播放烈日下广场上的人满头大汗的视频,让学生思考热是从哪儿来的?通过哪种方式传递过来的? 方案探究(一)基础活动———太阳的热是如何传递给我们的。 师:太阳是一个巨大的火球,距离地球约15000万千米,地球周围的空气只有2000—3000千米,地球与太阳之间很大一段距离是没有空气的,这里几乎没有任何物质,太阳的热向地球传递具备热传导和热对流的条件吗? 生:猜测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传播。 师:太阳的热不依靠任何物体如何传播呢?用模拟实验来验证一下吧。 实验装置:一台“小太阳” 一个铁架台(上方固定一支气温计) 时间 没打开小太阳 打开两分钟 打开四分钟 打开六分钟 温度 能准确读出温度,时间间隔准确。 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1用手感受热时和“小太阳”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2 气温计离“小太阳”远一些。 评价标准: 知道太阳传热不具备热传导,热传导的条件。 (2)统计实验结果准确 (3)实验中有一定的安全意识。 二、方案探究(二)进阶活动 任务二: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相同吗?。(检测目标2 3) 1、太阳的热不停地向太阳辐射,地球上的不同物体吸收的辐射热一样吗?。 出示PPT,选出夏天穿的衣服,冬天穿的衣服,总结夏天穿什么颜色的多,冬天穿什么颜色的多?为什么? 生:夏天穿浅色的多,冬天穿深色的多,深色衣服吸热 师:事实是这样的吗?我们来验证一下 2、模拟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深色,浅色两个易拉罐中空气的温度,用200瓦的白炽灯灯泡代替太阳。 如何才能让结果准确呢? 生:两组易拉罐材质大小要相同 生:两组纸片大小,材质相同,纸片要紧贴易拉罐外壁 生:同时竖直放在白炽灯两侧,与白炽灯距离相同 生:将温度计插入易拉罐,不能碰易拉罐的底和壁 师:这是相同的地方,还有不同的地方吗? 生:纸的颜色不同,一白一黑 温馨提示: (1)实验中,易拉罐包裹纸的颜色不同(除外),其他条件都要保持一致 (2)两个易拉罐要在热源下照射同样长的时间,看哪个易拉罐热得快,温度提升的高。 (3)采集数据时,可采取分时段记录或长时间记录一次等方式。 结论: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强。 3.比较实验中测得的温度数值,找出数值变化的原因,得出结论,就是在分析数据。 4.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