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259874

第12辑:喜冤家+虚花悟+聪明累+留馀庆-《红楼梦》诗词曲赋选讲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69次 大小:421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赋选,词曲,红楼梦,留馀,聪明,虚花
  • cover
第12辑:喜冤家+虚花悟+聪明累+留馀庆 喜冤家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欢媾。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注释】 当日根由:隐寓迎春夫家全靠贾家提携而发迹。 “中山狼”句隐寓迎春丈夫孙绍祖将忘恩负义,恩将仇报。 欢媾:男女交欢。 “一味的”二句隐寓迎春将遭到丈夫的性虐待。 觑着:瞧着,看待。 侯门艳质:与下面的“公府千金”同义,均指迎春。 蒲柳:又名“水杨”,是一种易于凋零的树木。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有“蒲柳之姿,望秋而落”之语,遂成衰弱或低贱的典故。这里取后一义。 作践:糟蹋,折磨,摧残。“觑着那”四句隐寓迎春将遭到丈夫百般折磨。 “叹芳魂”二句隐寓迎春出嫁一年后即被丈夫虐待而死。 此曲预示了贾迎春身为“公府千金”,婚后却过着非人的生活,并在一年后即死去,同样逃不脱薄命女儿的悲惨命运。 【赏析】 这首曲子是写贾迎春的。曲名“喜冤家”,是说她所嫁的丈夫是冤家对头,因为婚嫁称喜事。 贾府的二小姐迎春和同为庶出却精明能干的探春相反,老实无能,儒弱怕事,所以有“二木 头”的评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姊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对周围发生的 矛盾纠纷,采取一概不闻不问的态度。她的攒珠累丝金凤首饰被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别人设 法要替她追回,她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事事情闹起来了,她不管,却拿一本《太上感应篇》 自己去看。抄检大观园,司棋被逐。迎春虽然感到“数年之情难舍”,掉了眼泪,但司棋求她去说 情,她却“连一句话也没有”。如此怯懦的人,最后终不免悲惨的结局,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实 在是有其必然性的。 看起来,迎春像是被“中山狼,无情兽”吃掉的,其实,吞噬她的是整个封建宗法制度。她从小 死了娘,她父亲贾赦和邢夫人对她毫不怜惜,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将她嫁给孙家,实际上等 于拿她抵债。当初,虽有人劝阻这门亲事,但“大老爷执意不听”,谁也没有办法,因为儿女的婚事 决定于父母。后来,迎春回贾府哭诉她在孙家所受到的虐待,尽管大家十分伤感,也无可奈何,因 为嫁出去的女儿已是属夫家的人了,所以只好忍心把她再送回狼窝里去。 在大观园女儿国中,迎春是成为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的一个典型代表。作者通过她的不 幸结局,揭露和控诉了这种婚姻制度的罪恶,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客观事实。可是,有些人偏偏 要把这个反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功劳记在续书者的账上,认为续书也有比曹雪芹原著价值更高的 地方,即所谓“有更深一层的反封建意义一一暴露封建社会婚姻不自由”,因而“在读者中发生更 巨大的反封建的作用甚至还认为,“婚姻不自由。在《红楼梦》中,它是牵动全书的线索"(见 《红楼梦研究参考资料选辑》第二辑第29、31页,人民文学-出卷网-版)。这无非是说,续书把宝黛 悲剧写成因婚姻不自由而产生的悲剧是提高了原著的思想性。我们的看法恰恰相反。所谓“更 深一层的反封建意义”,如上所述,原著本来就有的。《红楼梦》虽暴露封建婚姻罪恶,但决不是一 部以反对婚姻不自由为主题或主线的书。把这一点作为“牵动全书的线索”,自然就改变了这部 政治性很强的小说的广泛揭露封建社会种种黑暗的主题,改变了小说表现四大家族在封建统治 阶级内部政治斗争中趋向没落的主线,把基本矛盾局限在一个家庭的小范围之内(曹雪芹是通过 特殊的典型化手法,有意识地把贾府这个封建宗法制贵族大家庭作为当时整个封建宗法社会的 缩影来描写的。人物主要活动场所名曰“大观”,说它是“天上人间诸景备”,正暗示了这部小说的 作意),把读者的视线引到男女恋爱婚姻问题上去,甚至使人误以为作者在小说开头声称此书“大 旨谈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