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单元 京腔昆韵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和学习,了解有关京剧方面的基础知识。 2、技能目标:通过学唱《这一封书信来得巧》,体会(西皮流水)有板无眼的节拍特点,并能模仿、体验老生行当的唱腔韵味和身段表演。 3、情感目标:能在感受、体验京剧唱段中,积极参与演唱、欣赏等实践活动,并对中国传统艺术产生兴趣及自豪感。 二、重难点 重点:体会(西皮流水)有板无眼的节拍特点,并能模仿、体验老生行当的唱腔韵味。 难点:老生行当的唱腔韵味 三、教学具:钢琴 四、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段京剧,请大家欣赏! 师:这段京剧来自《定军山》选段<这一封书信来得巧>。今天,随我一起去学习这一经典剧目吧! 新课教学 1、剧情介绍 今天,咱们学的这一京剧选段讲述的是三国时魏蜀交战,诸葛亮决定攻打定军山,调来老将黄忠,以言相激。黄忠果然主动请缨,并立下军令状,十天内攻占定军山。战场上,两军会战,势均力敌,在双方约定走马换将之时,黄忠用“托刀计”斩了夏侯渊,夺取了定军山。咱们学唱的部分就是黄忠在下达军令。 欣赏 听一听,感受这一唱腔的特点。并注意演员的装束。 师介绍京剧的行当。 师:行当即我们俗称的角色,京剧里包括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生和旦的脸谱只是略施脂粉,净角重施油彩,丑角鼻梁上一抹白粉。 判断:这是京剧行当中的哪个行当? 师总结,从演员的舞台装束看,他表演的是一个男性角色,脸谱只是略施脂粉,可确定他演绎的是生角。带髯口,可以看出他年龄较大,最终判定他是一名老生。 3、学唱歌曲 师:有同学听懂这段唱词唱的什么了吗?生:(······) 师:由于《定军山》是传统戏,唱词中有很多字与普通话发音不一样,在京剧中,我们把它们称作“上口字”和“尖团字” 师展示正确读音拼音注释,生在乐谱上标注,并和老师一起拼读。 封(fong) 书(shur)信(sin)成(chen)营(Yin)小(siao)出(ch )前(cian)个(guo) (2)师展示与普通话声调不同的字,生在乐谱上标注,并和老师一起拼读。 “这”唱“者”;“助”唱“主”;“大”唱“打”;“鼓”唱“故”;“ 战”唱“展”;“饭”唱“反”;“造”唱“早”等。 师:请同学们按京剧唱词的发音、声调完整拼读唱段。 (3)吐字发音 师:下面就让本师傅口传心授这一唱段于你们,怎样? 师:请端正坐姿,双手放在腿上,,挺胸抬头,“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所以眼睛睁圆,眼神集中。 生:分句学唱“头通(呃)鼓———把兵交”做到吐字发音、声调正确,字正腔圆。 (4)老生唱腔:本嗓 师:同学们刚刚唱了这一唱段,感觉声音是从身体的哪个部位发出来的,腹腔、胸腔、喉腔、鼻腔。 师:应该是在鼻、口、胸腔等位置居中的地方,这是老生大嗓的演唱特点,黄忠又是一名武将,所以要演唱得有气势。这就需要我们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用大嗓直接唱出声来。 生:分句学唱“头通(呃)鼓———把兵交”唱出老生唱腔的演唱特点。 (5)板式 师:下面我们分组来完成一个活动。左边的同学随录音演唱,右边的同学为左边的同学击拍伴奏,中间的同学听左右两组同学是否唱对,节拍是否拍对。 师:这段京剧的节拍有什么特点?它是什么拍子?(三组学生交换?)它有没有弱拍? 师:只有强拍,无弱拍,所以它是一拍子,拍号为1|4。在京剧里,节拍被称作板式。节奏的强拍为板,弱拍为眼。1|4只有强拍无弱拍,所以它的板式类型是有板无眼类,这也是中国戏曲里特有的节拍特点。《这一封书信来得巧》速度为中快速,所以,它的板式是有板无眼类的流水板。你还能在曲谱中找到其他的板式吗? 师:对,最后一句的板式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散板。(板书,板式:流水) (6)一句一顿 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