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 学习目标 综合思维:通过案例分析,明确影响人们选择住房位置的主要因素。 人地协调观:通过对住房发展趋势案例的分析,了解郊区城镇化带来的问题。 地理实践力:探究选择住房位置的具体方案。 房地产业有一句至理名言: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这充分说明位置对于住房选择的重要性。 如果让你选择,从市中心到郊区,你会选择居住在哪里? 问题的提出 住房位置选择的一般思路: 收集资料,了解人们选择不同住房位置的情况 分析影响人们选择住房位置的主要因素。 提出你选择住房位置的基本思路。 提出你选择住房位置的具体方案。 方法技巧 高级居住区与普通居住区的差异 项 目 高级居住区 普通居住区 收入阶层 高收入阶层 低收入阶层 建筑质量 面积大,质量高,有些是独立庭院 面积狭小,质量低,拥挤、密集 布局区位 城区的外缘 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环境质量 优美 较差 配套公 共设施 齐全(如学校、医院、商店和绿地等) 不齐全 张先生,25岁,属低收入人群。他选择在城市边缘居住,因为这里房价较低。 李女士,28岁,属低收入人群。她选择在市中心与朋友合租房居住,可以均分租金,上下班方便。 杨女士,35岁,属中等收入人群。她喜欢住在市中心城区,因为这里往东有商业区的繁华,往西有人文景观的浪漫,这会让自己感受浓厚的城市味道。 刘先生,45岁,属高收入人群。他对居住环境要求首先是清净。因为平时工作接触人多,回家想有一个温馨宁静、舒适安全的环境。交通一定要便利,社区配套设施要完备、人性化。 【资料分析】 从这四位居民选择住房位置的考虑看,哪些因素影响着他们的决策? 资料1 某市几位居民对住房位置的选择 1.分析影响个人选择住房位置的因素 张先生:个人收入和房价 李女士:个人收入、房租和通勤情况 杨女士:个人兴趣 刘先生:居住观念、交通便利程度、基础设施完善程度 2.分类归纳 经济因素:个人收入、房价、距市中心的远近…… 社会因素:交通、基础设施、服务设施…… 个人因素:个人兴趣、居住观念…… 【资料分析】 “住房痛苦指数”是指每平方米的商品房均价与城市职工月收入之比。下表为我国某地区的商品房均价和城市职工月收入统计表。 B 1.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07年“住房痛苦指数”高于2004年,原因是工资和房价同步上涨 B.控制城镇化速度是解决我国“住房痛苦指数”偏高的有效措施 C.提高职工工资标准,可降低“住房痛苦指数” D.控制房价上涨过快势头,可降低“住房痛苦指数” 随堂练习 2.该城市各地点房价最大差值(元/m2)可能是( ) A.6000 B.5000 C.4000 D.3000 3.如果你的“房子是用来住的”, 购房性价比最高的地点是( ) A.M点 B.E点 C.F点 D.P点 B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下图为某省某城市房价等值线图。读图回答2~3题 A 随堂练习 城市住房供需匹配系数反映了一个城市住房和供需之间的关系,是住房需求量与住房供给量之间的比值。下图是我国部分城市住房供需匹配系数预测数据统计图。读图,完成4~6题。 4.下列城市住房供远大于求的是( ) A.北京 C.石家庄 5.北京住房供需匹配系数最高,原因 主要是( ) A.人口大量迁入 C.拆迁较多 6.近几年北京住房供需匹配系数出现 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B.人口老龄化升高 C.城市用地紧张 D.产业向周边转移 随堂练习 D A D B.新婚人口多 D.出生儿童较多 B.保定 D.鄂尔多斯 【问题1】城市居住呈现郊区化倾向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目前,我国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已经进入了人口居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