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423613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选择·创造·未来”名师解析及素材、范文讲评课件(44张PPT)

日期:2025-09-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53840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2,44张,课件,讲评,范文,素材
  • cover
(课件网)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选择·创造·未来”名师解析及素材、范文讲评课件 一、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真题 二、审题指导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设置的写作语境是青年成长、国家复兴、民族崛起。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之际,央视推出微纪录片,介绍奋发有为的模范人物,这些交代出材料关心青年成长的主题。“选择自己热爱的行业”“选择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开启未来的力量”,是模范人物的成功之道,也是给广大青年提供的人生指南。第二段中科学家的强调、摄影家的认为和建筑家的主张,均是站在国家、民族、未来的角度进行阐释;即材料所谈的青年成长,是推动“大我”发展的“小我”成长。这是试题给考生提供的写作情境。 审题指导 2.典型任务的限制。试题要求写“选择·创造·未来”主题征文,“选择”和“创造”的隐性主语是青年。征文由复兴中学团委组织,暗示国家复兴需要青年,青年要在国家复兴的征程中成长。因此,考生选择的职业,不能仅仅是“自己热爱的行业”,还必须符合“创新发展的方向”,具有“开启未来的力量”的特点。要在“选择”中体现根植民族文化、致力科技创新、开启美好未来、服务国家发展的担当精神。 审题指导 3.价值判断的限制。本题将青年成长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在国家发展中谈青年成长,构思时必须站在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关系角度,不能毫无限制和方向地谈青年成长。“选择”是青年成长的前提,“创造”是青年成长的载体,“未来”是青年成长的指向,文中要写积极的选择,指向美好未来的选择,要在选择中展示青年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审题指导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选择、创造、未来”是征文主题,也是考生写作的三个关键词。考生可将三者纳入青年成长的范畴内进行构思,如“选择”是青年成长的前提,“创造”是青年成长的途径和关键,“未来”是青年成长的指向。也可以谈“未来”与其他两者的关系,青年人正确选择才能面向未来,创新创造才能赢得未来。还可以写选择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等。立意角度相对开放。 2.联想与思考是开放的。考生可以谈自己对“选择、创造、未来”三个关键词的认识和思考,可以谈微纪录片中模范人物事迹对自己的启示,可以谈自己对青年成长的认识。可以选择马云、任正非、吴於人、秦玥飞、苏炳添、黄文秀等作为例证,只要能置身青年成长的语境中,围绕“选择、创造、未来”构思选材,展开合理论证均可。 审题指导 解题 本题体现了抓热点、设情境、明任务、重思辨的命制特点,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关注青年成长,贴近考生现实,注重思维训练,符合高考“立德树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